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1.0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 多天线组阵信号合成技术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2.1 时差估计算法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2.2 高斯信道下合成算法概述 | 第17-19页 |
1.2.3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信号合成算法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3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基于联合参考的多天线信号时延对准技术 | 第23-49页 |
2.0 引言 | 第23页 |
2.1 多路信号时延对准误差对合成性能的影响 | 第23-27页 |
2.2 一种基于部分补偿的多天线信号时延对准算法 | 第27-41页 |
2.2.1 信号模型 | 第27页 |
2.2.2 算法的提出及原理 | 第27-29页 |
2.2.3 算法分析 | 第29-36页 |
2.2.3.1 算法恒收敛特性证明 | 第29-32页 |
2.2.3.2 时延中心与最优补偿系数 | 第32-35页 |
2.2.3.3 算法时延对准性能 | 第35-36页 |
2.2.4 仿真实验 | 第36-41页 |
2.3 非均匀天线组阵下补偿系数最优化方法 | 第41-47页 |
2.3.1 优化目标 | 第42页 |
2.3.2 最优补偿系数 | 第42-45页 |
2.3.3 仿真实验 | 第45-4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多天线信号合成技术 | 第49-63页 |
3.0 引言 | 第49-50页 |
3.1 空间分集均衡器 | 第50-51页 |
3.2 FMRC算法及性能分析 | 第51-57页 |
3.2.1 算法原理 | 第51-53页 |
3.2.2 算法均衡性能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2.3 仿真实验 | 第55-57页 |
3.3 基于两两逐路合成的平均相位参考算法 | 第57-62页 |
3.3.1 相位模糊特性分析 | 第58页 |
3.3.2 算法原理 | 第58-61页 |
3.3.3 仿真实验 | 第61-62页 |
3.4 本章总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多天线信号合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63-81页 |
4.0 引言 | 第63页 |
4.1 系统设计指标要求 | 第63页 |
4.2 总体方案设计 | 第63-68页 |
4.2.1 合成系统方案 | 第63-64页 |
4.2.2 核心算法设计 | 第64-68页 |
4.2.2.1 基于互模糊函数的时差、频差联合粗估计算法 | 第64-65页 |
4.2.2.2 频差细估计算法 | 第65-66页 |
4.2.2.3 时差、合成权值联合细估计算法 | 第66-68页 |
4.3 多天线合成系统硬件实现 | 第68-74页 |
4.3.1 合成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| 第68-69页 |
4.3.2 FPGA工作流程 | 第69-70页 |
4.3.3 DSP工作流程及资源量分析 | 第70-71页 |
4.3.4 数据传输接口设计及实现 | 第71-72页 |
4.3.5 参数传递接口设计及实现 | 第72-74页 |
4.4 合成器控制软件设计 | 第74-76页 |
4.4.1 合成器控制软件设计 | 第74-75页 |
4.4.2 合成器通信协议设计 | 第75-76页 |
4.5 系统测试 | 第76-80页 |
4.5.1 合成性能测试 | 第77-79页 |
4.5.2 实际业务测试 | 第79-8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