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7页 |
| ·我国玉米田杂草及危害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| 第13-15页 |
| ·杂草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| 第15页 |
| ·HPPD(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)的研究进展 | 第15-20页 |
| ·生物HPPD 结构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| ·HPPD 抑制剂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| ·HPPD 抑制型除草剂硝磺草酮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| ·硝磺草酮简介 | 第20页 |
| ·硝磺草酮的作用机理 | 第20-21页 |
| ·硝磺草酮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金狗尾草和大狗尾草的研究现状 | 第22-25页 |
| ·狗尾草属主要种 | 第22-23页 |
| ·金狗尾草和大狗尾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| 第23-24页 |
| ·狗尾草的发生现状及耐药性 | 第24-25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5-27页 |
| 第二章 金狗尾草和大狗尾草对硝磺草酮敏感性的生物测定 | 第27-3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试验药剂 | 第27页 |
| ·植物材料 | 第27页 |
| ·试验设备 | 第27页 |
| ·金狗尾和大狗尾材料的培养 | 第27页 |
| ·药剂处理 | 第27-28页 |
| ·数据调查 | 第2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硝磺草酮使用后两种狗尾草敏感性差异 | 第28页 |
| ·硝磺草酮对两种狗尾草鲜重的抑制效果 | 第28-29页 |
| ·讨论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金狗尾草、大狗尾草对硝磺草酮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 | 第30-45页 |
| ·金狗尾草和大狗尾草HPPD 基因序列分析 | 第30-44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0-3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1-3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4页 |
| ·讨论 | 第44-45页 |
| 第四章 硝磺草酮对金狗尾草、大狗尾草生理生化敏感性差异的影响 | 第45-52页 |
| ·硝磺草酮处理后金狗尾草和大狗尾草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| 第45-48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 | 第45-4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6页 |
| ·杂草叶绿素的提取及测定 | 第46-4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硝磺草酮处理后金狗尾草和大狗尾草 GSTs 活性的差异 | 第48-5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8页 |
| ·谷胱甘肽-S-转移酶(GSTs)活性测定 | 第48-49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·讨论 | 第50-52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与两种狗尾草对硝磺草酮的耐受性 | 第50页 |
| ·GSTs 活性与两种狗尾草对硝磺草酮的耐受性 | 第50-52页 |
| 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52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| 附图 | 第59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