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堂县五凤溪古镇文化旅游发展规划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立题目的 | 第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5页 |
1.2.1 概念界定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古镇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古镇文化旅游典型模式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方案 | 第15-19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4 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2 五凤溪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1 现状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2 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| 第20-22页 |
2.2.1 历史文化条件 | 第20页 |
2.2.2 道路交通条件 | 第20-21页 |
2.2.3 自然环境条件 | 第21页 |
2.2.4 社会经济条件 | 第21页 |
2.2.5 基础设施条件 | 第21-22页 |
2.2.6 旅游商品条件 | 第22页 |
3 五凤溪古镇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| 第22-25页 |
3.1 区域经济环境 | 第23页 |
3.2 吸引力 | 第23页 |
3.3 形象 | 第23-24页 |
3.4 区位条件与可进入性 | 第24页 |
3.5 市场竞争态势 | 第24页 |
3.6 环境 | 第24-25页 |
3.7 旅游服务设施 | 第25页 |
3.8 旅游服务与管理 | 第25页 |
4 五凤溪古镇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| 第25-29页 |
4.1 五凤溪古镇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原则 | 第25-26页 |
4.1.1 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25页 |
4.1.2 保护与开发兼顾原则 | 第25-26页 |
4.1.3 旅游产业深度联动原则 | 第26页 |
4.2 五凤溪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主题定位 | 第26页 |
4.3 五凤溪古镇旅游路线规划 | 第26-27页 |
4.3.1 黄水河水上游线规划 | 第26页 |
4.3.2 古镇寻访游线规划 | 第26-27页 |
4.4 五凤溪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| 第27-29页 |
4.4.1 规划原则 | 第28页 |
4.4.2 规划目标 | 第28-29页 |
4.4.3 重要无形文化传承项目规划 | 第29页 |
5 五凤溪古镇文化旅游城镇建设规划 | 第29-49页 |
5.1 景观保护规划 | 第29-31页 |
5.1.1 绿化景观结构规划 | 第30-31页 |
5.1.2 景点及景观序列规划 | 第31页 |
5.2 城镇总体空间布局规划 | 第31-35页 |
5.2.1 居住用地规划 | 第34页 |
5.2.2 商业服务用地规划 | 第34页 |
5.2.3 其他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| 第34页 |
5.2.4 文化展示用地规划 | 第34页 |
5.2.5 保护建筑用地规划 | 第34-35页 |
5.2.6 广场用地规划 | 第35页 |
5.3 古镇景观特色设计 | 第35-39页 |
5.3.1 设计分区 | 第35页 |
5.3.2 详细规划 | 第35-39页 |
5.4 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的保护 | 第39-43页 |
5.4.1 保护对象 | 第39-41页 |
5.4.2 保护原则和目标 | 第41页 |
5.4.3 镇域生态环境保护控制 | 第41-42页 |
5.4.4 古城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规划 | 第42-43页 |
5.5 道路交通规划 | 第43-45页 |
5.5.1 古镇街巷体系规划 | 第43-44页 |
5.5.2 古镇与周边区域交通规划 | 第44页 |
5.5.3 停车场规划 | 第44-45页 |
5.6 基础设施规划 | 第45-47页 |
5.6.1 基础设施规划 | 第45页 |
5.6.2 给水工程规划 | 第45页 |
5.6.3 排水工程规划 | 第45页 |
5.6.4 电力工程规划 | 第45-46页 |
5.6.5 电信工程规划 | 第46页 |
5.6.6 管线综合规划 | 第46-47页 |
5.6.7 消防规划 | 第47页 |
5.6.8 防洪防灾规划 | 第47页 |
5.7 环境保护与综合防治规划 | 第47-48页 |
5.7.1 环境保护规划 | 第48页 |
5.7.2 环卫设施规划 | 第48页 |
5.8 绿化系统设计规划 | 第48-49页 |
6 结论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