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二、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第四节 论文贡献与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一、论文的贡献 | 第14页 |
二、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基本分析 | 第15-21页 |
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类型划分 | 第15-16页 |
一、理论角度划分 | 第15页 |
二、我国的实际划分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 | 第16-18页 |
一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宏观政策目标 | 第16-17页 |
二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性目标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 | 第18-21页 |
一、关于均等化效应分析的指标选取 | 第18-19页 |
二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| 第21-37页 |
第一节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状况 | 第21-26页 |
一、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制 | 第21页 |
二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概况 | 第21-23页 |
三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具体介绍 | 第23-26页 |
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适度规模 | 第26-32页 |
一、对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适度规模的探讨 | 第26-28页 |
二、适度规模的判断标准 | 第28页 |
三、适度规模的决定因素 | 第28-29页 |
四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第三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 | 第32-37页 |
一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特点 | 第32-35页 |
二、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国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经验借鉴 | 第37-46页 |
第一节 美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| 第37-40页 |
一、美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状况 | 第37-39页 |
二、美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特点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德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| 第40-41页 |
一、德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类型、规模及结构 | 第40页 |
二、德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特点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日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| 第41-44页 |
一、日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类型及结构 | 第41-43页 |
二、日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特点 | 第43-44页 |
第四节 国际比较的启示和借鉴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| 第46-55页 |
第一节 保障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适度规模的政策建议 | 第46-47页 |
一、调节财权集中程度 | 第46-47页 |
二、改变事权重心 | 第47页 |
第二节 促进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| 第47-49页 |
一、促进转移支付结构优化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二、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建议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完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| 第49-51页 |
一、完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性 | 第49-50页 |
二、现行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| 第50页 |
三、完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和建议 | 第50-51页 |
第四节 相关配套改革的协调推进 | 第51-55页 |
一、加强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 | 第52页 |
二、不断推进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| 第52-53页 |
三、强化财政信息网络建设 | 第53页 |
四、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