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双经纬仪的雷达阵面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1 理论基础 | 第11-27页 |
1.1 阵面监测理论分析 | 第11-14页 |
1.1.1 测试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1.2 测试说明 | 第14页 |
1.2 拟合算法 | 第14-19页 |
1.3 拟合原理 | 第19-27页 |
1.3.1 平面拟合 | 第19页 |
1.3.2 圆拟合 | 第19-20页 |
1.3.3 椭圆拟合 | 第20-21页 |
1.3.4 抛物线拟合 | 第21-22页 |
1.3.5 球面拟合 | 第22-23页 |
1.3.6 圆柱面拟合 | 第23-24页 |
1.3.7 圆锥面拟合 | 第24-25页 |
1.3.8 旋转椭球面拟合 | 第25页 |
1.3.9 标准抛物面拟合 | 第25-27页 |
2 需求分析 | 第27-31页 |
2.1 业务需求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2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2.1 数据通讯 | 第28页 |
2.2.2 拟合原理 | 第28-29页 |
2.2.3 数据保存 | 第29页 |
2.2.4 操作界面 | 第29页 |
2.3 系统功能分析 | 第29-31页 |
3 系统概要设计 | 第31-36页 |
3.1 设计原则 | 第31页 |
3.2 系统框架 | 第31-33页 |
3.2.1 系统流程 | 第31页 |
3.2.2 总体设计 | 第31-33页 |
3.3 系统组成 | 第33-35页 |
3.4 系统环境 | 第35-36页 |
4 系统设计 | 第36-43页 |
4.1 标定软件设计 | 第36-39页 |
4.1.1 流程设计 | 第36页 |
4.1.2 设计约束 | 第36-37页 |
4.1.3 模块组成 | 第37页 |
4.1.4 功能设计 | 第37-39页 |
4.2 监测软件设计 | 第39-43页 |
4.2.0 流程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2.1 设计约束 | 第40页 |
4.2.2 模块组成 | 第40页 |
4.2.3 功能设计 | 第40-43页 |
5 系统实现 | 第43-60页 |
5.1 开发环境准备 | 第43页 |
5.1.1 软件环境 | 第43页 |
5.1.2 硬件环境 | 第43页 |
5.1.3 开发工具 | 第43页 |
5.2 软件模块实现 | 第43-52页 |
5.2.1 平面方程拟合 | 第43-48页 |
5.2.2 导入回波数据文件 | 第48-49页 |
5.2.3 多线程调用 | 第49-50页 |
5.2.4 阵面幅相显示 | 第50页 |
5.2.5 波瓣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3 软件发布 | 第52页 |
5.4 系统运行 | 第52-58页 |
5.4.1 经纬仪软件运行 | 第52-53页 |
5.4.2 阵面监测软件运行 | 第53-55页 |
5.4.3 模拟器控制交互 | 第55-56页 |
5.4.4 数据处理分析交互 | 第56-57页 |
5.4.5 幅相列表 | 第57-58页 |
5.5 系统测试 | 第58-60页 |
5.5.1 测试环境 | 第58页 |
5.5.2 仪器设备介绍 | 第58页 |
5.5.3 测量对象介绍与描述 | 第58页 |
5.5.4 结算过程 | 第58页 |
5.5.5 结果统计 | 第58-59页 |
5.5.6 误差分析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附录A 测量前的准备 | 第63-68页 |
1. 设置仪器通讯参数 | 第63页 |
2. 设置仪器的记录格式 | 第63-64页 |
3. 设置数据记录终端 | 第64-65页 |
4. 设置仪器的ppm改正为零 | 第65-66页 |
5. 系统开机(批处理)设置 | 第66-67页 |
6. 仪器连接要求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