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电工论文--矿山机械的电力装备与自动化论文

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机械故障诊断预警软件开发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概况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4-17页
第二章 主通风机电动机机械故障机理分析及特征参量研究第17-27页
    2.1 主通风机电动机常见机械故障及机理分析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电机转子断条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电机气隙偏心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电机轴承故障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转子不平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转子不对中第21-22页
    2.2 主通风机电动机机障敏感参数及特征参量第22-23页
    2.3 主通风机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方案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研究对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总体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上位机软件结构第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7页
第三章 主通风机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预警硬件系统设计第27-33页
    3.1 信号采集系统硬件结构第27页
    3.2 电压电流信号采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传感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电压电流采集模块第28-29页
    3.3 振动信号采集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加速度传感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振动信号采集模块第30-31页
    3.4 转速信号采集第31-32页
    3.5 上位机配置第32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四章 主通风机电动机机械故障诊断预警方法的研究第33-47页
    4.1 频域分析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傅立叶变换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采样定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快速傅立叶变换(FFT)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功率谱函数分析第34页
    4.2 小波分析法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小波基本原理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小波包分解和重构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小波包最优基的选择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小波包频段顺序特点及改进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小波包特征量的提取第40页
    4.3 人工神经网络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BP神经网络简介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BP神经网络的训练及应用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BP神经网络与频域分析小波包分析的结合第4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五章 主通风机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机械故障诊断预警软件的设计第47-77页
    5.1 LabVIEW简介第47页
    5.2 信号采集系统软件整体结构第47-49页
    5.3 信号采集程序设计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信号采集程序结构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电压电流及振动信号的采集程序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转速信号采集程序第51-53页
    5.4 信号处理程序设计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有效值阈值设置程序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谱图分析程序第57-61页
    5.5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数据表的建立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数据库的管理程序第64-67页
    5.6 诊断预警软件程序设计第67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频域分析提取特征量程序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小波包分析提取特征量程序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BP神经网络程序第72-75页
    5.7 软件界面设计第75-76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六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7-101页
    6.1 状态参量采集程序的调试第77-79页
    6.2 电动机机械故障特征数据库建立实验第7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转子不对中、不平衡实验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转子气隙不均实验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其他故障特征实验第86-90页
    6.3 系统调试第90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实验室系统调试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现场系统安装与调试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上位机软件的调试和优化第95-99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99-101页
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01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7页
致谢第107-109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9-111页
附录第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化学成对合成苯甲醛和己六醇
下一篇:三乙烯二胺桥联双配体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合成及储氢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