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5页 |
1.1 三维显示技术的发展历史 | 第14-16页 |
1.2 各种视差三维显示的图像来源 | 第16-20页 |
1.2.1 实拍 | 第16-19页 |
1.2.2 模型渲染 | 第19页 |
1.2.3 2d转3d | 第19-20页 |
1.3 主流视差三维显示技术 | 第20-26页 |
1.3.1 穿戴式视差三维显示技术 | 第21-24页 |
1.3.2 光栅式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24-26页 |
1.3.3 方向光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26页 |
1.4 当前裸眼三维显示技术的一些问题 | 第26-28页 |
1.4.1 当前裸眼三维显示设备的一些问题 | 第27页 |
1.4.2 三维显示内容与显示设备匹配的矛盾问题 | 第27-28页 |
1.5 论文结构及安排 | 第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5页 |
第二章 2D视频转为裸眼3D的相关算法研究 | 第35-59页 |
2.1 视频2d转3d的目的和流程 | 第35-43页 |
2.1.1 视频2d转3d的目的 | 第35-36页 |
2.1.2 视频2d转3d的流程 | 第36-39页 |
2.1.3 视频2d转3d软件设计 | 第39-43页 |
2.2 2d+灰度图置换视差图算法 | 第43-45页 |
2.2.1 灰度图转换为视差位移的稀疏置换 | 第43-44页 |
2.2.2 灰度图转换为视差位移的平滑置换 | 第44-45页 |
2.3 基于跟踪点自动生成深度图 | 第45-51页 |
2.3.1 跟踪点的自动选取和跟踪 | 第45-48页 |
2.3.2 深度图的变形算法 | 第48-49页 |
2.3.3 实验结果与结论 | 第49-51页 |
2.4 对2d视频转为裸眼3d中产生的背景空洞进行自动补图的技术 | 第51-56页 |
2.4.1 从背景空洞产生原因分析视频2d转裸眼3d的关键问题 | 第51页 |
2.4.2 对深度图进行平滑的粘连补图技术 | 第51-54页 |
2.4.3 消除深度图平滑补图导致粘接问题的技术 | 第54-55页 |
2.4.4 消除裸眼多视点三维补图的特别粘连问题的技术 | 第55-56页 |
2.5 小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第三章 无跳变多视点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59-72页 |
3.1 多视点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59-62页 |
3.1.1 多视点裸眼三维显示技术的一般机理 | 第59-60页 |
3.1.2 多视点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60-61页 |
3.1.3 多视点裸眼三维显示不可避免的跳变问题 | 第61-62页 |
3.2 周期性消除跳变的技术 | 第62-69页 |
3.2.1 跳变产生原因及其消除办法 | 第62-63页 |
3.2.2 周期性消除跳变的技术及其算法 | 第63-67页 |
3.2.3 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67-69页 |
3.3 小结 | 第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第四章 投影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72-88页 |
4.1 正面投影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72-76页 |
4.1.1 指向光源与立体单元两个裸眼显示方向的对比 | 第72-73页 |
4.1.2 柱镜光栅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73页 |
4.1.3 多投影机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73-75页 |
4.1.4 集合两种方向优势的正面投影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75-76页 |
4.2 大立体感正面投影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76-81页 |
4.2.1 正面投影立体感大小与设备参数的关系 | 第76-77页 |
4.2.2 大立体感正面投影的三维显示技术及设计 | 第77-78页 |
4.2.3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78-81页 |
4.3 多人人眼跟踪的正面投影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| 第81-86页 |
4.3.1 单人人眼跟踪的三维显示技术 | 第81-83页 |
4.3.2 多人人眼跟踪的正面投影三维显示技术 | 第83-86页 |
4.4 小结 | 第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8页 |
第五章 观看条件变化对裸眼三维显示效果的影响及其消除影响技术 | 第88-115页 |
5.1 视差三维图像参数需求分类 | 第88-93页 |
5.1.1 各观看参数变化对三维显示效果的影响 | 第89-93页 |
5.2 一对视差图像各参数影响分析 | 第93-101页 |
5.2.1 图像尺寸参数变化对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93-96页 |
5.2.2 观看距离变化对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96-98页 |
5.2.3 不同观看者眼距变化对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5.2.4 多个参数协同变化对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99-101页 |
5.3 用于裸眼三维显示的序列视差图像各参数影响分析 | 第101-105页 |
5.3.1 观看距离变化对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101-104页 |
5.3.2 瞳距变化对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104页 |
5.3.3 图像尺寸变化对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104-105页 |
5.3.4 多个参数协同变化对多视点光栅视差和立体效果的影响 | 第105页 |
5.4 垂直观看角度参数的影响 | 第105-110页 |
5.4.1 垂直观看角度变化对一对视差图像立体效果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| 第105-107页 |
5.4.2 垂直观看角度变化时视差图像应对变化的实验结果 | 第107-110页 |
5.5 小结 | 第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1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5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-12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 | 第120-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