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智力资本的制造业企业价值创造体系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2 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1.3 智力资本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3.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| 第13-15页 |
1.3.3 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 | 第16-26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1.1 知识管理 | 第16-17页 |
2.1.2 资源基础观 | 第17-18页 |
2.2 智力资本 | 第18-20页 |
2.2.1 智力资本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2.2.2 智力资本的结构 | 第19-20页 |
2.3 企业价值相关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3.1 企业价值 | 第20-21页 |
2.3.2 企业价值创造 | 第21-22页 |
2.4 智力资本各要素对企业价值的转化路径 | 第22-26页 |
2.4.1 人力资本创造企业价值的路径 | 第22-23页 |
2.4.2 结构资本创造企业价值的路径 | 第23-25页 |
2.4.3 关系资本创造企业价值的路径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实证研究 | 第26-37页 |
3.1 研究假设 | 第26-27页 |
3.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| 第27页 |
3.3 变量选取 | 第27-30页 |
3.3.1 自变量选取 | 第27-28页 |
3.3.2 因变量选取 | 第28-30页 |
3.4 实证分析 | 第30-37页 |
3.4.1 相关性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4.2 聚类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4.3 因子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4.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企业智力资本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| 第37-45页 |
4.1 智力资本的计量 | 第37-40页 |
4.1.1 经济增加值 | 第37-38页 |
4.1.2 Tobin’s Q值 | 第38页 |
4.1.3 智力资本增值系数 | 第38页 |
4.1.4 Skandia导航仪 | 第38-39页 |
4.1.5 无形资产监视器 | 第39-40页 |
4.2 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40-41页 |
4.3 平衡计分卡与智力资本 | 第41-43页 |
4.4 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结论与启示 | 第45-47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5页 |
5.2 不足之处 | 第45-46页 |
5.3 建议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