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1.3.1 服务组合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3.2 多Agent系统 | 第13-14页 |
1.3.3 元组空间 | 第14-16页 |
1.3.4 现有研究的不足 | 第16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6-19页 |
第2章 服务协作关系自主规划模型 | 第19-28页 |
2.1 构成要素 | 第19-20页 |
2.2 服务的多代理机制 | 第20-22页 |
2.2.1 外部服务提供商与服务Agent推送机制 | 第20-21页 |
2.2.2 外部服务Agent设计原则 | 第21-22页 |
2.3 支持服务自主协作的个人元组空间 | 第22-27页 |
2.3.1 个人元组空间定义 | 第22-23页 |
2.3.2 个人元组空间结构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3.3 原语富语义化 | 第24-27页 |
2.4 信息可见规则 | 第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服务AGENT决策参与协作的策略 | 第28-41页 |
3.1 决策过程分解 | 第28-29页 |
3.2 协作策略要素 | 第29-32页 |
3.2.1 实时上下文变更 | 第29-31页 |
3.2.2 需求和个人偏好 | 第31页 |
3.2.3 服务与服务组合 | 第31-32页 |
3.3 判定服务组合完整性 | 第32页 |
3.4 外部服务决策参与协作的能力判定 | 第32-37页 |
3.4.1 服务的功能性 | 第33-34页 |
3.4.2 服务的非功能性 | 第34-37页 |
3.5 外部服务决策参与协作的意愿判定 | 第37-40页 |
3.5.1 用户偏好 | 第37-38页 |
3.5.2 合作者偏好 | 第38-39页 |
3.5.3 追求目标 | 第39-40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基于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的组合算法 | 第41-53页 |
4.1 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定义 | 第41-42页 |
4.2 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的访问 | 第42-45页 |
4.2.1 监测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变化 | 第42-43页 |
4.2.2 竞争力优先 | 第43-45页 |
4.3 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拓展停止条件 | 第45页 |
4.4 服务组合结果评估 | 第45-47页 |
4.5 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剪枝 | 第47-51页 |
4.5.1 清理冗余 | 第47-50页 |
4.5.2 Top-K剪枝 | 第50-51页 |
4.6 算法设计 | 第51-52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实验与原型系统 | 第53-63页 |
5.1 实验配置 | 第53页 |
5.2 实验 | 第53-56页 |
5.2.1 外部服务决策参与协作意愿对组合结果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5.2.2 清理冗余对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5.2.3 Top-K剪枝对服务组合片段派生树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5.3 原型系统 | 第56-62页 |
5.3.1 系统结构及功能 | 第56-57页 |
5.3.2 系统实现 | 第57-6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