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作用下边坡背坡面效应的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1.2.1 地震崩滑灾害的发育特征 | 第9-11页 |
1.2.2 地震崩滑灾害的动力学机理 | 第11-12页 |
1.2.3 地震边坡模型试验 | 第12-13页 |
1.2.4 边(斜)坡地震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2 地震波传播的基础理论 | 第17-24页 |
2.1 地震波基本性质 | 第17-18页 |
2.1.1 地震P波 | 第17页 |
2.1.2 地震SV波 | 第17-18页 |
2.2 地震波反射透射理论 | 第18-24页 |
3 波传播边坡动力模型 | 第24-38页 |
3.1 波传播时间的推导 | 第24-33页 |
3.1.1 背坡面模型 | 第24-29页 |
3.1.2 迎坡面模型 | 第29-33页 |
3.2 振幅系数的推导 | 第33-34页 |
3.3 位移函数的推导 | 第34-35页 |
3.4 边坡内一点的应力 | 第35-36页 |
3.5 动安全系数的表达 | 第36-3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4 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 | 第38-61页 |
4.1 模型边坡的规律研究 | 第38-45页 |
4.1.1 P波入射应力分析 | 第38-43页 |
4.1.2 S波入射应力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2 实际边坡的规律研究 | 第45-53页 |
4.2.1 汶川黄龙波的处理 | 第45-46页 |
4.2.2 P波入射应力分析 | 第46-51页 |
4.2.3 S波入射应力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 应力规律的对比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4 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 | 第57-5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5 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边坡动力稳定性 | 第61-80页 |
5.1 有限元静力计算 | 第61-65页 |
5.1.1 最危险滑裂面的确定 | 第61-62页 |
5.1.2 ANSYS静力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2 动力时程安全系数分析 | 第65-78页 |
5.2.1 模型边坡动安全系数分析 | 第66-72页 |
5.2.2 实际边坡动安全系数分析 | 第72-78页 |
5.2.3 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 | 第7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结论 | 第80-81页 |
6.2 展望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附录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