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18页 |
1.1 毛竹的克隆性生理特征 | 第10-13页 |
1.1.1 克隆整合和克隆分工 | 第10-12页 |
1.1.2 形态可塑性和觅养行为 | 第12-13页 |
1.2 毛竹地下鞭系生长规律 | 第13-15页 |
1.2.1 毛竹地下鞭分布特征 | 第13页 |
1.2.2 毛竹地下鞭生长特点 | 第13-14页 |
1.2.3 毛竹地下鞭的鞭龄特征 | 第14-15页 |
1.3 毛竹地下鞭侧芽和发笋生长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4 毛竹林经营管理措施 | 第16页 |
1.5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2 不同经营强度毛竹林地下鞭段上侧芽分布特征分析 | 第18-31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1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8页 |
2.1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1.2.1 试验设计 | 第18-19页 |
2.1.2.2 样地调查 | 第19页 |
2.1.3 数据处理 | 第19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30页 |
2.2.1 不同经营强度毛竹林侧芽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19-23页 |
2.2.2 毛竹林地下鞭发笋的年龄特征分析 | 第23-26页 |
2.2.3 相同鞭龄段毛竹林的侧芽和笋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2.4 毛竹林地下鞭上叉鞭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3 小结与讨论 | 第30-31页 |
3 毛竹林发笋在地下鞭段上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31-43页 |
3.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| 第31页 |
3.1.1 研究区概况 | 第31页 |
3.1.2 研究方法 | 第31页 |
3.1.3 数据处理 | 第31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1页 |
3.2.1 毛竹笋用林发笋在地下鞭上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2.2 毛竹笋材两用林发笋在地下鞭上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2.3 毛竹材用林发笋在地下鞭上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3 小结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4 毛竹林地下鞭发笋的位置效应 | 第43-58页 |
4.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| 第43页 |
4.1.1 研究区概况 | 第43页 |
4.1.3 数据处理 | 第43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57页 |
4.2.1 毛竹裂断地下鞭的断点附近发笋特征分析 | 第43-49页 |
4.2.2 毛竹地下鞭除去断点附近8个芽节后发笋位置的分布特征分析 | 第49-55页 |
4.2.2.1 毛竹笋用林排除断点附近8个芽节后地下鞭发笋位置分布特征.40 | 第49-51页 |
4.2.2.2 毛竹笋材两用林排除断点附近8个芽节后地下鞭发笋位置分布特征 | 第51-53页 |
4.2.2.3 毛竹材用林排除断点附近8个芽节后地下鞭发笋位置分布特征 | 第53-55页 |
4.2.3 毛竹裂断地下鞭的断点附近叉鞭发生特征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3 小结和讨论 | 第57-58页 |
5 讨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