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STRACT | 第1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外资并购反垄断管制的一般分析 | 第7-18页 |
一、外资并购的含义和方式 | 第7-10页 |
(一) 并购的定义 | 第7页 |
(二) 我国法律对外资并购的规定 | 第7-9页 |
(三)外资并购的分类 | 第9-10页 |
二、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管制的必要性 | 第10-14页 |
(一) 并购对经济的双面作用 | 第10-11页 |
(二) 外资在华并购现状和特征 | 第11页 |
(三) 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和危害 | 第11-13页 |
(四)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| 第13-14页 |
三、产业准入管制与反垄断管制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(一) 产业管制与反垄断管制的冲突 | 第14页 |
(二) 如何处理两种管制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四、外资并购的反垄断管制的法律适用 | 第15-18页 |
(一) 关于外资并购反垄断管制的法律规定 | 第15-16页 |
(二) 外资并购反垄断管制的目标 | 第16-17页 |
(三) 并购反垄断执法可能内外不同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外资并购之相关市场 | 第18-23页 |
一、相关市场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(一) 美国、欧盟反垄断法的定义 | 第18页 |
(二) 我国反垄断法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二、界定相关市场的方法 | 第19-21页 |
(一) 界定相关市场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| 第19-20页 |
(二) 界定相关市场的具体方法 | 第20-21页 |
三、界定相关市场的考虑因素 | 第21-23页 |
(一) 界定相关商品市场 | 第21-22页 |
(二) 界定地域市场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 | 第23-28页 |
一、申报主体 | 第23页 |
二、申报标准 | 第23-26页 |
三、申报内容 | 第26页 |
四、申报豁免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之实体标准 | 第28-33页 |
一、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实体标准 | 第28页 |
二、美国、欧盟的规定 | 第28-30页 |
三、是否符合实体标准的考察因素 | 第30页 |
四、考察因素的量化 | 第30-33页 |
(一) 赫尔芬达尔—赫希曼指数 | 第31-32页 |
(二) 行业集中率(Concentration Ratios,简称CRn指数) | 第32-33页 |
第五章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之程序 | 第33-36页 |
一、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 | 第33-35页 |
(一) 《反垄断法》的一般规定 | 第33页 |
(二) 《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》 | 第33-35页 |
二、我国反垄断审查程序制度的不足和改进 | 第35-36页 |
(一) 我国反垄断审查程序制度的不足 | 第35页 |
(二) 我国反垄断审查程序制度的改进 | 第35-36页 |
第六章 外资并购反垄断管制的救济问题 | 第36-41页 |
一、合并救济的概念和分类 | 第36页 |
(一) 合并救济的概念 | 第36页 |
(二) 合并救济的分类 | 第36页 |
二、结构性救济 | 第36-39页 |
(一) 资产剥离 | 第37页 |
(二) 资产剥离的实施 | 第37-39页 |
三、行为性救济 | 第39-41页 |
(一) 欧盟的作法 | 第39-40页 |
(二) 行为性救济的方式 | 第40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