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物联网控制系统中信息传输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1 绪论第14-29页
   ·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-20页
     ·控制系统发展的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·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·物联网研究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  ·物联网发展历程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物联网体系结构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物联网及其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·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第24-28页
     ·现代网络安全通信研究现状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分组密码算法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时滞环节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·论文组织结构第28-29页
2 物联网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第29-40页
   ·引言第29页
   ·物联网控制系统的研究第29-32页
     ·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初步定义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物联网控制系统的优点第31-32页
   ·物联网控制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2-38页
     ·物联网控制系统安全第32-37页
     ·信息传输时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包传输丢失第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8-40页
3 基于IPSec的IDSec的研究第40-70页
   ·引言第40页
   ·IPSec协议研究第40-47页
     ·IPSec协议的体系结构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封装安全载荷ESP第42-44页
     ·验证头AH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安全关联及安全策略第45页
     ·密钥管理协议和IKE第45-47页
     ·IPSec的安全服务方式第47页
   ·IPSec在IOT-CS中存在的问题第47-51页
     ·IPSec与NAT穿越第48-51页
     ·IPSec与3个Any第51页
   ·改进的IDSec第51-59页
     ·IDSec基本结构第51-54页
     ·AH处理过程第54-56页
     ·ESP处理过程第56-59页
   ·IDSec在IOT-CS中的应用第59-60页
     ·使用级应用第59-60页
     ·设备级应用第60页
     ·厂商级应用第60页
   ·IDSec的实现方案第60-66页
     ·IDSec的实现模式第60-62页
     ·IDSec的实现过程第62-64页
     ·性能测试第64-66页
   ·广义IDSec与IPSec比较第66-69页
     ·广义IDSec协议第66-67页
     ·IDSec与IPSec的比较第67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0页
4 时变密码算法的研究第70-89页
   ·引言第70页
   ·分组密码算法及其基本原则第70-71页
   ·分组密码算法的攻击方式第71-74页
   ·时变密码技术研究第74-80页
     ·时变密码方案分析第75-78页
     ·时变密码算法关键环节探讨第78-80页
   ·算法实施和比较分析第80-86页
     ·Camellia算法第80-82页
     ·时变Camellia算法实施第82-85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·时变密码算法性能分析第86页
   ·一次一密的探讨第86-8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7-89页
5 时滞控制技术的研究第89-110页
   ·引言第89页
   ·时滞对智能控制系统的影响第89-92页
     ·时滞类型第89-91页
     ·时滞环节对系统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 ·Smith预估器研究与分析第92-96页
     ·Smith预估器初探第92-94页
     ·Smith预估器中存在的问题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广义Smith预估器第95-96页
   ·差分预测Smith预估器第96-103页
     ·新型Smith预估器第96-97页
     ·差分预测Smith预估器第97-103页
   ·差分灰色预测Smith预估器实验对比分析第103-109页
     ·数列预测GM(1,1)模型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·灰色预测模型的检验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实验对比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9-110页
结论第110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1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9-120页
致谢第120-121页

论文共12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亚洲象保护的我国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研究
下一篇: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中非编码RNA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