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电器论文--电容器论文--电容器:按作用分论文--补偿电容器论文

高压电力电容器物理场计算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容器元件电场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电容器套管电场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电容器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5页
第2章 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电场计算及影响因素第15-36页
    2.1 电容器元件结构第15-16页
    2.2 研究模型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物理模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数学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2.3 电容器元件电场分布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二维电场分布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特殊路径电场分布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三维电场分布第22-23页
    2.4 电容器元件电场影响因素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介质材料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电极厚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介质厚度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元件绝缘边缘尺寸第28-29页
    2.5 电容器击穿电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折边结构击穿电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非折边结构击穿电压第30页
    2.6 电容器元件最大电场强度的降低方法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方案 1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方案 2第32-34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3章 高压电力电容器套管电场计算分析第36-42页
    3.1 研究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物理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数学模型第38页
    3.2 电容器套管电场分布第38-4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4章 高压电力电容器温度场计算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4.1 介质损耗的计算第42-43页
    4.2 研究模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物理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学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4.3 电容器温度场计算结果第45-51页
    4.4 试验验证第51-52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结论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梯轿厢内异常行为识别研究
下一篇:风力发电双PWM变流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