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云电视的用户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1页 |
| 1.1 系统开发背景 | 第9-10页 |
| 1.2 该系统的意义 | 第10页 |
| 1.3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2 开发基础简介 | 第11-18页 |
| 2.1 云计算技术与EC2简介 | 第11-13页 |
| 2.2 负载均衡与自动延展 | 第13-14页 |
| 2.3 网络请求筛选技术及Zuul框架 | 第14-15页 |
| 2.4 请求调用的容错与阻断技术 | 第15-16页 |
| 2.5 分布式组件调用技术 | 第16-17页 |
| 2.6 OpenCV与人脸识别 | 第17-18页 |
| 3 需求分析 | 第18-24页 |
| 3.1 功能概述 | 第18-19页 |
| 3.2 电视前端子系统 | 第19-20页 |
| 3.3 数据存储 | 第20-21页 |
| 3.4 人脸识别子系统 | 第21-23页 |
| 3.5 高可用性云计算架构分析 | 第23-24页 |
| 4 智能云电视的用户识别系统设计 | 第24-45页 |
| 4.1 软件功能结构 | 第24-26页 |
| 4.2 数据存储设计 | 第26-30页 |
| 4.3 电视前端子系统架构设计 | 第30-33页 |
| 4.4 人脸识别子系统 | 第33-40页 |
| 4.4.1 REST服务与API接口设计 | 第33-36页 |
| 4.4.2 人脸识别业务模块设计 | 第36-39页 |
| 4.4.3 失败请求控制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4.5 云计算环境架构设计 | 第40-45页 |
| 4.5.1 服务前端请求控制设计 | 第40-42页 |
| 4.5.2 高可用性设计 | 第42-43页 |
| 4.5.3 RPC前后端设计 | 第43-45页 |
| 5 智能云电视的用户识别系统实现 | 第45-61页 |
| 5.1 电视前端子系统 | 第45-49页 |
| 5.1.1 客户端实现与各模块时序控制 | 第45-46页 |
| 5.1.2 C/S工作机制的实现 | 第46-47页 |
| 5.1.3 电视端轻量数据存储实现 | 第47-49页 |
| 5.2 人脸识别子系统 | 第49-55页 |
| 5.2.1 Web前端服务的实现 | 第49-50页 |
| 5.2.2 前后端远程过程调用实现 | 第50-52页 |
| 5.2.3 失败控制实现 | 第52-55页 |
| 5.3 云计算环境架构 | 第55-59页 |
| 5.3.1 ELB实施方案与EC2的环境定制 | 第55-56页 |
| 5.3.2 边界控制的实现 | 第56-58页 |
| 5.3.3 后端服务的分布式部署实现 | 第58-59页 |
| 5.4 系统测试管理与工具介绍 | 第59-61页 |
| 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