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理论论文--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建筑空间理论论文

平坦性空间秩序的构成解析--匀质、并置与漫游的三种形态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引言第9-10页
1 绪论第10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秩序的概念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转译的概念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平坦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研究范围第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理论工具第15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自主性理论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类型学理论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图解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康德的先验逻辑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空间句法理论第22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3-25页
2 空间秩序的价值及“平坦性”秩序的阐释第25-44页
    2.1 建筑自主性理论与秩序的先验存在性第27-29页
    2.2 从秩序原理到建筑方案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秩序的提取和形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秩序之于建筑第30-32页
    2.3 多种秩序中空间秩序的重要性第32-33页
    2.4 内在空间秩序与表象形式的关系第33-37页
    2.5 秩序的类别倾向及“平坦性”的解读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平坦性的空间意向与概念特征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无终止城市方案的启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建筑平坦性空间秩序一:匀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建筑平坦性空间秩序二:并置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建筑平坦性空间秩序三:漫游第4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3 平坦性空间秩序之“流动的匀质空间”构成解析第44-55页
    3.1 “流动的匀质空间”秩序抽象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3.2 密斯与流动的匀质空间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吐根哈特别墅第46-47页
    3.3 卒姆托的无向转译第47-50页
    3.4 彼得·埃森曼的均匀网格第50-52页
    3.5 内外秩序的对比中平坦性的体现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辛克尔:柏林老博物馆的内外秩序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密斯: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内外秩序第53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4 平坦性空间秩序之“并置的策略”构成解析第55-78页
    4.1 “并置”空间秩序抽象模型第55-56页
    4.2 哈德良离宫与但丁纪念堂-异质拼贴第56-59页
    4.3 筱原一男的“七巧板”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白之家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其它体现平坦性作品第61-62页
    4.4 妹岛和世的“积木盒子”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托莱多美术馆玻璃展厅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SANAA的其它平坦性作品第65-67页
    4.5 柯里亚的“曼荼罗”第67-70页
    4.6 藤本状介的”堆砌屋”第70-73页
    4.7 路易斯·康的多中心单元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路易斯康的单元操作-均匀的堆砌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第74-75页
    4.8 辛克尔的多中心异质元素第75-77页
    4.9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5 平坦性空间秩序之“漫游式”构成解析第78-90页
    5.1 “漫游式”原理秩序抽象模型第78-80页
    5.2 伊东丰雄的“海绵体”第80-83页
    5.3 库哈斯的“空缺”与“融合”策略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空缺策略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融合策略第86-8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9-90页
6 平坦性构成方法及秩序价值的反思第90-97页
    6.1 平坦性秩序的构成手段解析第90页
    6.2 对秩序谱系的反思第90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秩序谱系的形成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秩序先导性的控制作用第92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对秩序的错读第95页
    6.3 秩序的平坦性发展倾向第95-96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96-97页
结论第97-98页
参考文献第98-100页
图片及表格来源第100-103页
附录A 相关实践案例解析第103-108页
附录B 平坦性秩序构成手段应用第108-11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0-111页
致谢第111-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木蝴蝶种子提取物和阿卡波糖协同降低餐后血糖的机制研究
下一篇:海洋平台监测与测量装置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