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未注册商标保护概述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现行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0-13页 |
一、《商标法》的保护 | 第10-12页 |
二、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及行政规章的保护 | 第12-13页 |
三、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 | 第13页 |
第二节 对现行法律体系的评析 | 第13-17页 |
一、《商标法》未明确未注册商标的地位 | 第13-14页 |
二、通过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将未注册商标作为利益保护 | 第14-16页 |
三、司法解释间接承认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权利属性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本文观点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采纳使用取得原则的必要性 | 第18-25页 |
第一节 使用取得原则的理论渊源 | 第18-21页 |
一、自然权利观念是采纳使用取得原则的法哲学依据 | 第18-19页 |
二、使用取得原则符合商标的本质 | 第19-21页 |
第二节 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立法对使用原则的采纳 | 第21-25页 |
一、英美法系 | 第21-22页 |
二、大陆法系 | 第22-23页 |
三、两大法系权利取得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未注册商标作为利益保护的缺陷 | 第25-28页 |
第一节 权利与利益的区别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未注册商标作为利益保护产生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侵权法角度论证未注册商标应作为权利保护 | 第28-35页 |
第一节 运用权利与利益相区分理论的必要性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未注册商标作为权利保护的教义学考量 | 第29-33页 |
一、归属效能 | 第29-30页 |
二、排除效能 | 第30-32页 |
三、社会典型公开性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未注册商标的权利类型化 | 第33-35页 |
第五章 未注册商标保护体系的完善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明确未注册商标的地位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明确“商标权”的概念 | 第36-37页 |
一、“商标专用权”与“商标权”概念的混同 | 第36页 |
二、“商标专用权”与“商标权”关系的梳理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明确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条件 | 第37-39页 |
一、未注册商标作为权利保护的主要内容 | 第37-38页 |
二、未注册商标作为权利在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| 第38-39页 |
第四节 商标取得制度的完善 | 第39-41页 |
一、维持注册取得原则的主导地位 | 第39-40页 |
二、进一步贯彻使用取得原则 | 第40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