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1.1 装载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2 课题来源、选题依据和背景 | 第13-15页 |
| 1.3 课题的国内外动态 | 第15-17页 |
| 1.3.1 国内发展动态 | 第15-16页 |
| 1.3.2 国外发展动态 | 第16-17页 |
| 1.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第2章 装载机发动机功率计算 | 第18-35页 |
| 2.1 简介 | 第18-20页 |
| 2.1.1 装载机的基本组成 | 第18页 |
| 2.1.2 ZL50样机的基本参数 | 第18-19页 |
| 2.1.3 ZL50样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要求 | 第19-20页 |
| 2.2 装载机的铲掘阻力 | 第20-27页 |
| 2.2.1 装载机的作业方式 | 第20-21页 |
| 2.2.2 插入阻力 | 第21-24页 |
| 2.2.3 铲起阻力 | 第24页 |
| 2.2.4 转斗阻力矩 | 第24-27页 |
| 2.3 工作装置液压系统 | 第27-30页 |
| 2.3.1 液压缸作用力的确定 | 第27-28页 |
| 2.3.2 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基本参数的确定 | 第28-30页 |
| 2.4 确定发动机功率 | 第30-34页 |
| 2.4.1 插入作业工况 | 第31页 |
| 2.4.2 运输工况 | 第31-33页 |
| 2.4.3 发动机选型 | 第33-34页 |
| 2.5 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3章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基础理论 | 第35-50页 |
| 3.1 柴油发动机的特性 | 第35-36页 |
| 3.2 液力变矩器及其特性 | 第36-42页 |
| 3.3 液力机械传动的特点 | 第42-43页 |
| 3.4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特性 | 第43-45页 |
| 3.4.1 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| 第43-44页 |
| 3.4.2 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| 第44-45页 |
| 3.5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的一般过程 | 第45-48页 |
| 3.5.1 匹配原则 | 第45-46页 |
| 3.5.2 匹配方式 | 第46-48页 |
| 3.5.3 匹配方法 | 第48页 |
| 3.5.4 匹配的计算过程 | 第48页 |
| 3.6 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第4章 液力机械传动系统参数优化与匹配 | 第50-81页 |
| 4.1 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特性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4.1.1 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3页 |
| 4.1.2 发动机特性分析 | 第53页 |
| 4.2 液力变矩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5页 |
| 4.3 发动机净转矩计算 | 第55-57页 |
| 4.3.1 发动机附件消耗的转矩 | 第55-56页 |
| 4.3.2 液压泵消耗的转矩 | 第56页 |
| 4.3.3 全功率匹配的净转矩 | 第56页 |
| 4.3.4 部分功率匹配的净转矩 | 第56-57页 |
| 4.4 匹配方法的提出 | 第57-60页 |
| 4.4.1 现行匹配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4.4.2 现行匹配方法的问题 | 第58-59页 |
| 4.4.3 高效区中点匹配法的提出 | 第59-60页 |
| 4.5 两种匹配方法的比较 | 第60-67页 |
| 4.5.1 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计算 | 第60-61页 |
| 4.5.2 共同工作点的求解 | 第61-62页 |
| 4.5.3 输出特性 | 第62-66页 |
| 4.5.4 匹配结果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4.6 液力机械传动系参数匹配 | 第67-73页 |
| 4.6.1 发动机与变矩器优化匹配 | 第67-71页 |
| 4.6.2 机械传动系参数匹配计算 | 第71-73页 |
| 4.7 新传动系统特性分析 | 第73-77页 |
| 4.7.1 理论牵引特性 | 第73-76页 |
| 4.7.2 理论牵引力—速度特性 | 第76-77页 |
| 4.8 新—旧传动系统比较 | 第77-80页 |
| 4.9 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第5章 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仿真建模 | 第81-92页 |
| 5.1 传动系统概述 | 第81-82页 |
| 5.2 发动机模块 | 第82-84页 |
| 5.2.1 发动机的动力学模型 | 第82-83页 |
| 5.2.2 发动机油耗模型 | 第83-84页 |
| 5.3 液力变矩器模块 | 第84-85页 |
| 5.4 变速箱—驱动桥模块 | 第85-87页 |
| 5.5 整车模块 | 第87-89页 |
| 5.5.1 动力学模型 | 第87-88页 |
| 5.5.2 车速模型 | 第88-89页 |
| 5.6 外界环境模块 | 第89-91页 |
| 5.6.1 插入阻力 | 第89-90页 |
| 5.6.2 液压泵转矩 | 第90-91页 |
| 5.7 动力传动系统仿真系统 | 第91页 |
| 5.8 小结 | 第91-92页 |
| 第6章 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仿真分析 | 第92-101页 |
| 6.1 行驶工况仿真分析 | 第92-93页 |
| 6.2 铲装物料工况仿真分析 | 第93-97页 |
| 6.2.1 铲装作业过程 | 第93-94页 |
| 6.2.2 铲装作业过程仿真 | 第94-97页 |
| 6.3 前进举升工况仿真分析 | 第97-98页 |
| 6.4 满载倒退工况仿真分析 | 第98-100页 |
| 6.5 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|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1-102页 |
| 7.1 研究总结 | 第101页 |
| 7.2 展望 | 第101-10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2-105页 |
| 致谢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