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 越权代表效力的演变趋势 | 第8-12页 |
(一) 无效 | 第8-9页 |
(二) 有效 | 第9-12页 |
二、 越权代表有效的理论依据 | 第12-19页 |
(一) 权利外观理论 | 第12-16页 |
(二) 法人区分理论 | 第16-19页 |
三、 越权代表效力的完整模式 | 第19-26页 |
(一) 两种效力模式的理论争议 | 第19-20页 |
(二) 狭义无权代理的类推适用 | 第20-23页 |
(三) 法人追认权主体的界定 | 第23-26页 |
四、 越权代表效力的判断标准 | 第26-33页 |
(一) 判断标准的确立 | 第26-27页 |
(二) 法律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| 第27-30页 |
(三) 章程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| 第30-32页 |
(四) 内部决议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| 第32-33页 |
五、 我国越权代表效力规定的完善 | 第33-39页 |
(一) 越权代表的主体界定 | 第33-35页 |
(二) 超越权限行为的外延界定 | 第35-37页 |
(三) 无权代表行为的效力认定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