邢劭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邢劭生平及作品丛考 | 第13-36页 |
第一节 邢劭生平丛考 | 第13-25页 |
一、邢劭之名考 | 第13-14页 |
二、邢劭称号考 | 第14-16页 |
三、邢劭任奉朝请时间考 | 第16-18页 |
四、邢劭交游考 | 第18-25页 |
第二节 邢劭作品丛考 | 第25-36页 |
一、邢劭著述考 | 第25-28页 |
二、《奏立明堂太学》真伪考 | 第28-31页 |
三、《百官贺平石头表》真伪考 | 第31-33页 |
四、《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》系年考 | 第33-36页 |
第二章 邢劭思想探微 | 第36-57页 |
第一节 儒学思想 | 第36-43页 |
一、邢劭儒学思想溯源 | 第36-39页 |
二、邢劭儒学思想特点 | 第39-43页 |
第二节 神灭论思想 | 第43-50页 |
一、邢劭神灭论思想的背景 | 第43-45页 |
二、邢劭神灭论思想的内容 | 第45-47页 |
三、对邢劭神灭论思想的评价 | 第47-50页 |
第三节 文学思想 | 第50-57页 |
一、对南北文学不同特点的认识 | 第50-53页 |
二、择善而从的态度及情辞并重的主张 | 第53-57页 |
第三章 邢劭文学述论 | 第57-79页 |
第一节 邢劭的诗歌 | 第57-62页 |
一、风格特征 | 第57-60页 |
二、艺术特色 | 第60-62页 |
第二节 邢劭的骈文 | 第62-70页 |
一、风格特征 | 第63-66页 |
二、艺术特色 | 第66-70页 |
第三节 与温子升、魏收的比较 | 第70-79页 |
一、与温子升的比较 | 第70-72页 |
二、与魏收的比较 | 第72-75页 |
三、邢劭的文学史意义 | 第75-79页 |
结语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6页 |
附錄一、邢劭詩文校注 | 第86-130页 |
凡例 | 第86-87页 |
新宫赋 | 第87-90页 |
思公子 | 第90-91页 |
三日华林园公宴 | 第91-92页 |
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 | 第92-94页 |
冬日伤志篇 | 第94-95页 |
七夕 | 第95-96页 |
应诏甘露诗 | 第96-97页 |
贺老人星诗 | 第97-98页 |
为齐文宣受禅赦诏 | 第98-102页 |
为李卫军以国子祭酒让东平王表 | 第102-103页 |
为彭城王韶让侍中表 | 第103-105页 |
《甘露颂》七首 | 第105-109页 |
广平王碑 | 第109-113页 |
冀州刺史封隆之碑 | 第113-116页 |
景明寺碑 | 第116-120页 |
文宣帝谥议 | 第120-123页 |
文宣帝哀策文 | 第123-128页 |
太尉韩公墓志 | 第128-130页 |
附錄二、邢劭詩文佚句輯存 | 第130-131页 |
附录征引文献 | 第131-135页 |
后记 | 第135-13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