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24页 |
| 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7-8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8-23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19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| 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第2章 提高 Q 值改善光纤耦合谐振腔工作性能的理论基础 | 第24-36页 |
| 2.1 光纤耦合谐振腔中的矩阵理论 | 第24-26页 |
| 2.1.1 引言 | 第24页 |
| 2.1.2 光纤耦合谐振腔中矩阵理论 | 第24-26页 |
| 2.2 光纤耦合谐振腔中的耦合模理论 | 第26-32页 |
| 2.2.1 基本公式 | 第26-29页 |
| 2.2.2 多个光纤耦合谐振腔耦合的情况 | 第29-30页 |
| 2.2.3 耦合模理论与矩阵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 | 第30-32页 |
| 2.3 光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定义及耦合谐振腔产生慢光的原理 | 第32-34页 |
| 2.3.1 光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几种定义 | 第32-34页 |
| 2.3.2 耦合谐振腔结构使群速度改变的原理 | 第34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第3章 光纤耦合谐振腔结构 Q 值提升的理论研究 | 第36-53页 |
| 3.1 光纤耦合谐振腔 Q 值的表征方法 | 第36-38页 |
| 3.2 光纤耦合谐振腔本征损耗对 Q 值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3.3 加入结构色散对光纤耦合谐振腔 Q 值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| 3.3.1 结构色散无损耗 | 第40-42页 |
| 3.3.2 结构色散有损耗 | 第42-43页 |
| 3.4 不同结构光纤耦合谐振腔的 Q 值变化 | 第43-52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4章 光纤耦合谐振腔 Q 值提升的实验研究 | 第53-63页 |
| 4.1 利用损耗增强光纤耦合谐振腔 Q 值的实验 | 第54-58页 |
| 4.1.1 实验准备 | 第54页 |
| 4.1.2 对于透过率及 Q 值的测量 | 第54-58页 |
| 4.2 利用外加结构色散增强光纤耦合谐振腔 Q 值的实验 | 第58-61页 |
| 4.3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| 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9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