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--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论文

智能配网在高密电网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1.2 智能电网的含义与特征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智能电网的发展概况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智能配网的试点情况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智能配网的主要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第15-18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-20页
第二章 高密配网现状分析第20-30页
    2.1 高密电网概况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城区一次网架与设备现状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网架概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典型接线方式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网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主要一次设备现状第24-25页
    2.3 配电运行与保护方式第25页
    2.4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概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概况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第26页
    2.5 配网通信系统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2.6 配电自动化相关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2.7 配电专业管理现状第28-30页
第三章 高密智能配网建设规划与目标第30-33页
    3.1 整体规划目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整体规划原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建设区域技术指标目标第30-31页
    3.2 一次网架和设备规划目标第31页
    3.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目标第31页
    3.4 馈线自动化建设目标第31-32页
    3.5 信息交互总线规划目标第32页
    3.6 配电终端建设目标第32-33页
第四章 建设方案第33-57页
    4.1 一次网架及线路改造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改造原则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典型网架改造方案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典型线路改造方案第35-36页
    4.2 主站建设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建设原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站架构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主站功能第40-43页
    4.3 馈线自动化建设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设原则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用户侧馈线自动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集中型与“电压-时间型”馈线自动化的配合第47-48页
    4.4 信息交互总线建设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建设原则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架构建设第48-49页
    4.5 配网通信建设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建设原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建设方案第50页
    4.6 二次安全防护建设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建设原则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纵向系统通信安全防护第50-52页
    4.7 配电设备与智能配电终端建设改造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建设与改造原则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一次设备技术要求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智能配电终端选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建设改造方案第55-57页
第五章 效益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5.1 经济效益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5.2 社会效益分析第58-59页
第六章 结论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梁山县半挂车产品质量检测管理研究
下一篇:关于农村配电台区的智能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