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哈日根台多金属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内及矿区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.2 矿区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外相关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4 技术路线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1-31页 |
2.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| 第21-23页 |
2.1.1 研究区经济概况 | 第22-23页 |
2.2 自然地理 | 第23-26页 |
2.2.1 地形地貌 | 第23页 |
2.2.2 气象水文 | 第23-26页 |
2.3 区域地质 | 第26-28页 |
2.3.1 地层岩性 | 第26-27页 |
2.3.2 地质构造 | 第27-28页 |
2.3.3 侵入岩 | 第28页 |
2.4 区域水文地质 | 第28-31页 |
2.4.1 含水岩组 | 第28-30页 |
2.4.1.1 第四系孔隙潜水 | 第29页 |
2.4.1.2 基岩裂隙潜水 | 第29-30页 |
2.4.2 地下水补给、径流与排泄条件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| 第31-42页 |
3.1 研究区地层 | 第31-32页 |
3.1.1 研究区地层岩性 | 第31页 |
3.1.2 研究区构造特征 | 第31-32页 |
3.2 研究区矿体特征 | 第32-36页 |
3.2.1 矿体概述 | 第32-33页 |
3.2.2 主要矿体特征 | 第33-36页 |
3.3 研究区含水层特征 | 第36页 |
3.3.1 第四系孔隙潜水 | 第36页 |
3.3.2 基岩裂隙潜水 | 第36页 |
3.4 地下水动态特征 | 第36-38页 |
3.5 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5.1 大气降水 | 第38-39页 |
3.5.2 地下水 | 第39页 |
3.5.3 地表水 | 第39页 |
3.6 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 | 第39-42页 |
第4章 矿井涌水量预测及水害防治 | 第42-61页 |
4.1 矿井涌水量预测 | 第42-49页 |
4.1.1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| 第43-49页 |
4.1.1.1 渗透系数计算 | 第48-49页 |
4.1.1.2 影响半径计算 | 第49页 |
4.2 矿井涌水量预测 | 第49-55页 |
4.2.1 积水廊道法 | 第49-50页 |
4.2.2 Q--S曲线外推法 | 第50-52页 |
4.2.3 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 | 第52-55页 |
4.4 矿井水害预测与防治建议 | 第55-56页 |
4.4.1 水文地质问题预测 | 第55页 |
4.4.2 防治水措施及建议 | 第55-56页 |
4.5 矿山供水水源分析 | 第56页 |
4.6 研究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 | 第56-61页 |
4.6.1 研究区工程地质特征 | 第56-58页 |
4.6.2 岩体质量评价 | 第58-60页 |
4.6.3 研究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划分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1-63页 |
5.1 结论 | 第61-62页 |
5.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6-67页 |
附表 | 第67-70页 |
附图 | 第70-72页 |
综合成果图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