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7页 |
1.1 发光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2 发光材料的组成 | 第16页 |
1.3 发光材料的基质 | 第16-19页 |
1.3.1 氧化铝介绍 | 第16-18页 |
1.3.2 其他基质的介绍 | 第18页 |
1.3.3 蒙脱土介绍 | 第18-19页 |
1.4 发光材料的添加剂 | 第19-20页 |
1.4.1 以氧化物作为添加剂 | 第19页 |
1.4.2 以非氧化物作为添加剂 | 第19-20页 |
1.5 发光材料的激活剂 | 第20-22页 |
1.5.1 稀土离子激活剂 | 第20-21页 |
1.5.2 非稀土离子激活剂 | 第21-22页 |
1.5.3 双掺杂激活剂 | 第22页 |
1.6 制备工艺 | 第22-24页 |
1.6.1 高温固相法 | 第22-23页 |
1.6.2 溶胶-凝胶法 | 第23-24页 |
1.6.3 微波法 | 第24页 |
1.6.4 其他制备工艺 | 第24页 |
1.7 课题立论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8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7-33页 |
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8-31页 |
2.2.1 高温固相法制备Al_2O_3/蒙脱土:Eu~(2+)发光材料 | 第28-30页 |
2.2.2 微波法的制备工艺流程 | 第30页 |
2.2.3 溶胶-凝胶法的制备工艺流程 | 第30-31页 |
2.3 样品表征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固相法制备AL_2O_3/蒙脱土:EU~(2+)发光材料 | 第33-43页 |
3.1 AL_2O_3/蒙脱土:Eu~(2+)发光材料的基质 | 第33-35页 |
3.2 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35页 |
3.3 激活剂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4 保温时间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5 XRD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6 SEM分析 | 第39页 |
3.7 发光机理的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8 结构分析 | 第40-4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激活剂和添加剂发光材料性能研究的影响 | 第43-61页 |
4.1 单掺杂不同激活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4.1.1 紫外激发下的发光性能 | 第43-45页 |
4.1.2 单掺杂发光性能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 双掺杂激活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4.2.1 Al_2O_3和蒙脱土:Eu~(2+),Sm~(3+)双掺杂样品的发光性能 | 第47-48页 |
4.2.2 Al_2O_3和蒙脱土:Eu~(2+),Ce~(3+)双掺杂样品的发光性能 | 第48-50页 |
4.2.3 Al_2O_3/蒙脱土:Eu~(2+),Tb~(3+)双掺杂样品的发光性能 | 第50-51页 |
4.3 TB~(3+)含量改变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51页 |
4.4 XRD分析与能量传递机理 | 第51-54页 |
4.5 不同价态的阳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4.5.1 一价阳离子 | 第54-55页 |
4.5.2 二价阳离子 | 第55-57页 |
4.5.3 三价阳离子 | 第57-5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8-61页 |
第五章 微波法和溶胶-凝胶法制备AL_2O_3/蒙脱土:EU~(2+)发光材料 | 第61-75页 |
5.1 微波工艺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61-66页 |
5.1.1 一步法烧结 | 第61-63页 |
5.1.2 二步法烧结 | 第63-65页 |
5.1.3 DTA/TG分析结果 | 第65-66页 |
5.1.4 SEM分析 | 第66页 |
5.2 溶胶-凝胶法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| 第66-69页 |
5.2.1 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2.2 SEM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3 不同烧结方法制备AL_2O_3/蒙脱土:Eu~(2+)发光材料的对比 | 第69-73页 |
5.3.1 发光强度对比 | 第69-70页 |
5.3.2 样品颗粒粒径对比 | 第70页 |
5.3.3 红外分析 | 第70-71页 |
5.3.4 XRD对比 | 第71-7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5页 |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5-87页 |
作者和导师简介 | 第87-88页 |
附件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