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导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恶意透支行为的性质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在我国的现状 | 第11-12页 |
一、 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 | 第11页 |
二、 我国近年该类案件的基本情况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银行处理恶意透支问题的做法 | 第12-15页 |
一、 银行处理不良透支的具体流程 | 第12-14页 |
二、 银行处理恶意透支问题时的主观态度所引发的思考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信用卡透支行为的性质认定 | 第15-18页 |
一、 信用卡透支行为与普通民事借款的差异 | 第16-17页 |
二、 信用卡透支行为与普通民事借款的相同点 | 第17-18页 |
三、 本文的观点 | 第18页 |
第二章 刑法介入恶意透支行为合理性之探讨 | 第18-31页 |
第一节 对恶意透支行为之社会危害程度的考量 | 第18-23页 |
一、 影响社会危害程度的若干因素 | 第18-21页 |
二、 对“具有非法占有目的”若干情形的分析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以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为视角对恶意透支行为的评价 | 第23-27页 |
一、 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的内涵 | 第23-24页 |
二、 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在恶意透支上的具体运用 | 第24-26页 |
三、 本文的观点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刑法介入恶意透支行为的负面价值 | 第27-31页 |
一、 刑法成本理论的引入 | 第27-29页 |
二、 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采取刑罚制裁的负面价值 | 第29-30页 |
三、 本文的观点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治理恶意透支行为的相关途径 | 第31-36页 |
第一节 完善银行信用卡业务管理制度 | 第31-34页 |
一、 完善信用卡的申领制度 | 第31-33页 |
二、 建立持卡人财务状况动态评价制度 | 第33-34页 |
三、 运用抵押、质押和保证等多种担保手段维护债权安全 | 第34页 |
第二节 完善信用卡管理条例的有关内容 | 第34-36页 |
结语:刑法谦抑性在经济行为中的体现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0-41页 |
后记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