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CT | 第3-4页 |
1 绪论 | 第7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7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1.2 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煤矿安全监测数据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煤矿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2 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| 第15-23页 |
2.1 安全评价基本原理 | 第15-20页 |
2.1.1 相关性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1.2 决策论相关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1.3 控制论相关理论 | 第18页 |
2.1.4 事故致因理论 | 第18-20页 |
2.2 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2.1 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 | 第20-21页 |
2.2.2 灰色综合评价法 | 第21-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3 无人化综采工作面监测参数分析方法及判断结果改善模型 | 第23-34页 |
3.1 无人化综采工作面监测参数选取 | 第23-24页 |
3.2 监测参数数据预处理 | 第24-25页 |
3.3 监测参数数据分析的数学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4 专家判断结果改善模型 | 第26-33页 |
3.4.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4.2 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建立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4.3 区间判断矩阵 | 第28页 |
3.4.4 灰色关联理论 | 第28-29页 |
3.4.5 灰色区间关联理论及改进 | 第29-30页 |
3.4.6 专家判断结果改善模型 | 第30-3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无人化综采工作面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34-43页 |
4.1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需求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| 第35页 |
4.3 基于监测参数分析建立的评价指标 | 第35-38页 |
4.3.1 监测参数自身变化规律评价指标 | 第36-37页 |
4.3.2 监测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指标 | 第37-38页 |
4.4 一般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 | 第38-39页 |
4.5 评价结果计算步骤 | 第39-42页 |
4.5.1 基于监测参数分析的评价结果计算步骤 | 第40-41页 |
4.5.2 一般的安全生产评价结果计算步骤 | 第41-4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5 实例应用 | 第43-57页 |
5.1 无人化综采工作面概况 | 第43页 |
5.2 计算评价结果E_1 | 第43-47页 |
5.3 计算评价结果E_2 | 第47-55页 |
5.4 计算无人化综采工作面安全评价结果E | 第55-56页 |
5.5 改善无人化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水平的方法 | 第5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6 结论及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结论 | 第57页 |
6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附录 | 第63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