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载滑动聚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注释表 | 第10-11页 |
缩略词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滑动聚束SAR发展情况 | 第14-18页 |
1.3.1 国内外发展情况 | 第14-17页 |
1.3.2 SAR成像算法发展情况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主要工作与安排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滑动聚束SAR分析 | 第21-30页 |
2.1 引言 | 第21页 |
2.2 三种SAR模式比较 | 第21-27页 |
2.2.1 成像几何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2.2 多普勒历程 | 第22-25页 |
2.2.3 方位分辨率 | 第25-26页 |
2.2.4 距离徙动 | 第26-27页 |
2.2.5 比较总结 | 第27页 |
2.3 滑动聚束SAR几何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3.1 滑动聚束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3.2 滑动聚束点目标回波方程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滑动聚束SAR成像算法 | 第30-42页 |
3.1 引言 | 第30页 |
3.2 波数域算法 | 第30-33页 |
3.2.1 正侧视波数域算法 | 第30-32页 |
3.2.2 斜视波数域算法 | 第32-33页 |
3.3 子孔径算法 | 第33-36页 |
3.3.1 子孔径算法原理 | 第34-35页 |
3.3.2 子孔径算法流程 | 第35-36页 |
3.4 点目标仿真 | 第36-41页 |
3.4.1 波数域算法点目标仿真 | 第36-39页 |
3.4.2 子孔径算法点目标仿真 | 第39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子孔径划分技术 | 第42-53页 |
4.1 引言 | 第42页 |
4.2 斜视滑动聚束多普勒历程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3 子孔径划分方法 | 第44-48页 |
4.3.1 子孔径长确定 | 第44页 |
4.3.2 子孔径重叠率确定 | 第44-46页 |
4.3.3 划分原理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.4 划分流程 | 第47-48页 |
4.4 实验仿真 | 第48-52页 |
4.4.1 点目标仿真 | 第48-51页 |
4.4.2 实测数据仿真 | 第51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自聚焦算法 | 第53-66页 |
5.1 引言 | 第53页 |
5.2 运动误差模型 | 第53-54页 |
5.3 PGArope自聚焦算法 | 第54-58页 |
5.3.1 原始PGA算法 | 第55-56页 |
5.3.2 ROPE算法 | 第56-57页 |
5.3.3 PGArope算法 | 第57-58页 |
5.4 PGArope-MD自聚焦算法 | 第58-61页 |
5.4.1 SPE拼接问题 | 第59-60页 |
5.4.2 PGArope-MD算法原理 | 第60-61页 |
5.5 实测数据处理 | 第61-65页 |
5.5.1 PGArope算法实验处理 | 第61-63页 |
5.5.2 PGArope-MD算法实验处理 | 第63-6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66-68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66-67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