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

不同配筋梁页岩陶粒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陶粒混凝土的研究背景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陶粒混凝土的产生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陶粒混凝土的主要优点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陶粒混凝土在国内外发展情况第10-12页
    1.2 陶粒混凝土的相关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陶粒混凝土材料性能方面的研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陶粒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陶粒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第13页
    1.3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工作及安排第14-17页
第2章 页岩陶粒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第17-45页
    2.1 试验目的第17页
    2.2 试验设计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件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页岩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试件制作及安装第21-22页
    2.3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加载装置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加载制度第23-25页
    2.4 试验测量数据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测点布置及量测设备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主要的量测内容第27页
    2.5 试验过程及现象第2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KL1试件破坏现象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KL2试件破坏现象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KL3试件破坏现象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KL4试件破坏现象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KL5试件破坏现象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KL6试件破坏现象第41-4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3-45页
第3章 页岩陶粒混凝土框架试验分析第45-67页
    3.1 试件应变情况第4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框架梁端纵筋应变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框架柱端纵筋应变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框架梁端箍筋应变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框架柱端箍筋应变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框架节点端箍筋应变第56-57页
    3.2 试件抗震性能分析第57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滞回曲线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骨架曲线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特征荷载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延性和相对变形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刚度退化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强度衰减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耗能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塑性铰及塑形区转角第65-66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4章 页岩陶粒混凝土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第67-79页
    4.1 恢复力模型的研究概况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材料层面的恢复力模型的研究概况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结构或构件层面的恢复力模型的研究概况第67-68页
    4.2 典型恢复力模型简介第68-70页
    4.3 恢复力模型的建立方法第70页
    4.4 本文的恢复力模型第70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恢复力模型的假定及建立方法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骨架曲线模型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刚度退化规律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恢复力模型的确定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第76-7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7-79页
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9-81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79页
    5.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7页
致谢第87-89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钢筋网片—改性砂浆加固石墙抗震性能研究
下一篇:轴压比及柱配筋对陶粒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