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简评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3.2 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理论分析 | 第19-27页 |
2.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内涵 | 第19-23页 |
2.1.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1.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原则 | 第21-23页 |
2.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2.2.1 善治理论 | 第23页 |
2.2.2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公民参与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必要性 | 第25-27页 |
2.3.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对网络舆论局限性的积极回应 | 第25页 |
2.3.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| 第25-26页 |
2.3.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 | 第26页 |
2.3.4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化解潜在危机的有效手段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现状分析——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为例 | 第27-35页 |
3.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取得的成绩 | 第27-30页 |
3.1.1 建立了分级应对的网络舆情监控制度 | 第27-28页 |
3.1.2 明确了网络舆情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 | 第28页 |
3.1.3 保障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| 第28-29页 |
3.1.4 积累了网络舆情监控的有效实践经验 | 第29-30页 |
3.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的不足 | 第30-32页 |
3.2.1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意识较薄弱 | 第30-31页 |
3.2.2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不健全 | 第31页 |
3.2.3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时机较滞后 | 第31-32页 |
3.2.4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方式较单一 | 第32页 |
3.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2-35页 |
3.3.1 网络舆情监控主体方面的内在原因 | 第32-33页 |
3.3.2 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方面的外在原因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优化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对策 | 第35-43页 |
4.1 更新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工作理念 | 第35-37页 |
4.1.1 基层政府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影响力 | 第35-36页 |
4.1.2 基层政府要积极引领网络舆论导向 | 第36页 |
4.1.3 基层政府要完善民众诉求表达渠道 | 第36-37页 |
4.2 提升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治水平 | 第37-38页 |
4.2.1 健全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律法规 | 第37页 |
4.2.2 增强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治意识 | 第37-38页 |
4.2.3 重视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司法监督 | 第38页 |
4.3 健全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制度机制 | 第38-40页 |
4.3.1 建立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常规制度 | 第38-39页 |
4.3.2 建立基层政府网络舆情预警与应对机制 | 第39-40页 |
4.3.3 完善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绩效评估机制 | 第40页 |
4.4 提升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信息处理能力 | 第40-43页 |
4.4.1 扩大基层政府网络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监控范围 | 第40-41页 |
4.4.2 提高基层政府网络数据信息的研判和分析能力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