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江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前言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土壤养分变异特征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土壤养分变异特征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GIS在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2 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4-20页 |
2.1 内容 | 第14页 |
2.2 地统计学研究方法 | 第14-19页 |
2.2.1 区域变量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2 半方差函数 | 第15-16页 |
2.2.3 克里格空间插值法 | 第16-17页 |
2.2.4 反距离权重法 | 第17-18页 |
2.2.5 交叉验证 | 第18-19页 |
2.3 软件平台 | 第19页 |
2.4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| 第20-25页 |
3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3页 |
3.1.1 地理位置 | 第20-21页 |
3.1.2 气候特征 | 第21页 |
3.1.3 地形地貌 | 第21页 |
3.1.4 水文特征 | 第21页 |
3.1.5 植被状况 | 第21-22页 |
3.1.6 土壤养分状况 | 第22页 |
3.1.7 经济发展状况 | 第22-23页 |
3.2 数据来源 | 第23-25页 |
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| 第25-45页 |
4.2 数据处理 | 第25-35页 |
4.2.1 异常值剔除 | 第25页 |
4.2.2 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| 第25-27页 |
4.2.3 土壤养分特征值分析 | 第27-29页 |
4.2.4 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性检测 | 第29-30页 |
4.2.5 趋势面分析 | 第30-32页 |
4.2.6 半方差分析及最优模型选择 | 第32-35页 |
4.3 普通克里格、协同克里格插值 | 第35-45页 |
4.3.1 确定辅助变量 | 第35-37页 |
4.3.2 普通克里格、协同克里格插值结果分析 | 第37-45页 |
5 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特征分析 | 第45-58页 |
5.1 水稻土 | 第46-52页 |
5.1.1 潴育水稻土 | 第46-47页 |
5.1.2 淹育水稻土 | 第47-49页 |
5.1.3 潜育水稻土 | 第49-50页 |
5.1.4 盐渍水稻土 | 第50-51页 |
5.1.5 水稻土的耕作改良利用 | 第51-52页 |
5.2 石灰土 | 第52-53页 |
5.2.1 棕色石灰土 | 第52-53页 |
5.2.2 棕色石灰土的耕作改良利用 | 第53页 |
5.3 典型新积土 | 第53-55页 |
5.3.1 典型新积土的养分特征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3.2 典型新积土的耕作改良利用 | 第54-55页 |
5.4 典型潮土 | 第55-56页 |
5.4.1 典型潮土的养分特征分析 | 第55页 |
5.4.2 典型潮土的耕作改良利用 | 第55-56页 |
5.5 典型红壤 | 第56-58页 |
5.5.1 典型红壤的养分特征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5.2 典型红壤的耕作改良利用 | 第57-58页 |
6 结论 | 第58-61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8-59页 |
6.2 优点与不足之处 | 第59-60页 |
6.2.1 优点 | 第59页 |
6.2.2 不足之处 | 第59-60页 |
6.3 展望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