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定义与功能定位 | 第13-21页 |
第一节 民事诉讼保全担保的定义及辨析 | 第13-17页 |
一、民事诉讼保全担保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二、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与相似制度的辨析 | 第14-17页 |
(一) 民事诉讼保全担保与民事担保的辨析 | 第14-16页 |
(二) 民事诉讼保全担保与执行担保的辨析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民事诉讼保全担保的功能定位 | 第17-21页 |
一、学界代表性观点 | 第17-19页 |
(一) 防止申请人滥用保全 | 第17-18页 |
(二) 弥补申请人释明不足 | 第18-19页 |
(三) 保障被保全人合法权益 | 第19页 |
二、笔者观点——保障被保全人合法权益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我国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现状 | 第21-23页 |
一、保全担保的必要性审查原则 | 第21-22页 |
二、保全担保的方式 | 第22页 |
三、保全担保的数额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我国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不足 | 第23-30页 |
一、保全担保的必要性审查原则不合理 | 第23-24页 |
二、保全担保的方式不明确 | 第24-26页 |
三、保全担保的数额标准单一 | 第26-27页 |
四、保全担保的程序不具体 | 第27-30页 |
(一) 保全担保的设立程序不明确 | 第27-28页 |
(二) 保全担保的实现程序未确立 | 第28-29页 |
(三) 保全担保的解除程序不确定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| 第30-39页 |
第一节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保全担保的必要性审查原则 | 第30-33页 |
一、德国假扣押、假处分担保的必要性审查原则 | 第30-31页 |
二、日本民事保全担保的必要性审查原则 | 第31页 |
三、台湾地区保全程序担保的必要性审查原则 | 第31-32页 |
四、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比较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代表性国家保全担保的方式 | 第33-35页 |
一、德国假扣押、假处分担保的方式 | 第33页 |
二、美国扣押担保的方式 | 第33-34页 |
三、代表性国家立法经验的比较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保全担保的数额 | 第35-36页 |
一、德国假扣押、假处分担保的数额 | 第35页 |
二、台湾地区保全程序担保的数额 | 第35-36页 |
三、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比较 | 第36页 |
第四节 代表性国家保全担保的解除程序 | 第36-39页 |
一、德国假扣押、假处分担保的解除程序 | 第36-37页 |
二、日本民事保全担保的解除程序 | 第37页 |
三、代表性国家立法经验的比较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保全担保制度的完善建议 | 第39-50页 |
第一节 降低保全担保的必要性审查标准 | 第39-40页 |
一、保全担保并非民事诉讼保全的必要条件 | 第39-40页 |
二、增加免予提供担保的情形 | 第40页 |
第二节 完善保全担保的方式 | 第40-43页 |
一、明确列举保全担保的方式 | 第40-42页 |
二、允许多种方式联合担保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科学设立保全担保的数额标准 | 第43-44页 |
一、以可能损失额为标准 | 第43页 |
二、增加变更担保的规定 | 第43-44页 |
第四节 构建保全担保的具体程序 | 第44-50页 |
一、明确保全担保的设立程序 | 第44-46页 |
(一) 规范民事诉讼保全裁定书的内容 | 第44-45页 |
(二) 增设对审程序 | 第45-46页 |
二、确立保全担保的实现程序 | 第46-48页 |
(一) 确定保全担保的责任范围 | 第46-47页 |
(二) 赋予被保全人另行起诉的权利 | 第47-48页 |
三、确定保全担保的解除程序 | 第48-50页 |
(一) 未出现错误保全情形的解除程序 | 第48页 |
(二) 出现错误保全情形的解除程序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