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9-1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二、论文思路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四、观点创新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数字经济内涵界定 | 第15-45页 |
第一节 数字经济产生背景 | 第15-24页 |
一、知识社会的出现 | 第15-18页 |
二、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 | 第18-21页 |
三、美国“新经济”现象 | 第21-24页 |
第二节 数字经济内涵界定 | 第24-36页 |
一、数字经济文献综述 | 第24-29页 |
二、数字经济的内涵界定及研究体系 | 第29-31页 |
三、数字经济、信息经济、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概念比较 | 第31-36页 |
第三节 数字经济特征及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| 第36-45页 |
一、数字经济的特征 | 第36-39页 |
二、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| 第39-45页 |
第二章 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——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45-62页 |
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| 第45-50页 |
一、斯密、李嘉图关于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论述 | 第45-47页 |
二、索洛技术外生论 | 第47-48页 |
三、罗默的技术内生论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| 第50-57页 |
一、凡勃伦、阿里斯及康芒斯关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论述 | 第51-53页 |
二、刘易斯关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观点 | 第53-54页 |
三、诺斯的制度变迁论 | 第54-57页 |
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相互作用 | 第57-62页 |
一、技术与制度互动决定论 | 第57-60页 |
二、技术进步、制度变迁与数字经济的发展 | 第60-62页 |
第三章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分析 | 第62-93页 |
第一节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演进 | 第62-73页 |
一、美国数字经济的发育 | 第62-65页 |
二、美国数字经济的成长 | 第65-70页 |
三、美国数字经济的挫折 | 第70-73页 |
第二节 美国数字产业的崛起 | 第73-84页 |
一、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 | 第73-76页 |
二、美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崛起 | 第76-84页 |
第三节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| 第84-93页 |
一、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| 第84-86页 |
二、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| 第86-88页 |
三、官—产—学—公众创新体制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| 第88-91页 |
四、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“革新力量” | 第91-93页 |
第四章 美国数字经济微观基础分析 | 第93-128页 |
第一节 数字产品创新分析 | 第93-107页 |
一、数字产品物理属性分析 | 第94-97页 |
二、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分析 | 第97-102页 |
三、数字产品的定价 | 第102-107页 |
第二节 数字市场的创新分析 | 第107-120页 |
一、数字市场的出现 | 第107-108页 |
二、数字市场运行机制 | 第108-111页 |
三、数字市场买方和卖方激励分析 | 第111-115页 |
四、数字市场对消费者和企业的效应分析 | 第115-120页 |
第三节 数字企业的创新分析 | 第120-128页 |
一、数字企业边界分析 | 第120-124页 |
二、数字企业组织模式变革 | 第124-128页 |
第五章 美国数字经济宏观表现分析 | 第128-153页 |
第一节 美国数字政府 | 第128-136页 |
一、传统政府失灵——传统政府角色反思 | 第128-129页 |
二、政府再造——数字政府 | 第129-131页 |
三、美国数字政府发展过程 | 第131-133页 |
四、美国数字政府发展现状 | 第133-135页 |
五、美国数字政府发展成效及经验 | 第135-136页 |
第二节 美国数字鸿沟 | 第136-147页 |
一、数字鸿沟现象的起源 | 第136-138页 |
二、美国国内数字鸿沟与发展不均衡 | 第138-144页 |
三、美国跨越数字鸿沟的策略 | 第144-147页 |
第三节 美国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| 第147-153页 |
一、美国劳动力市场新特点 | 第147-150页 |
二、美国政府调节劳动力市场措施 | 第150-153页 |
第六章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、特点以及中国发展对策 | 第153-176页 |
第一节 数字经济: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| 第153-161页 |
一、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| 第153-154页 |
二、全球数字经济浪潮 | 第154-161页 |
第二节 数字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特点 | 第161-168页 |
一、加速全球化步伐 | 第161-163页 |
二、新一轮贸易革命 | 第163-164页 |
三、全球金融一体化 | 第164-165页 |
四、全球产业结构进一步软化 | 第165-166页 |
五、全球数字鸿沟日益扩大 | 第166-168页 |
第三节 中国如何迎接数字经济挑战 | 第168-176页 |
一、加快企业和市场的数字化创新步伐 | 第168-171页 |
二、扶植数字产业发展 | 第171-172页 |
三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| 第172-174页 |
四、积极应对数字鸿沟 | 第174-1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6-186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86-187页 |
论文摘要(中文) | 第187-190页 |
论文摘要(英文) | 第1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