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针叶树类论文--杉木论文

杉木成熟林不同生长势林木生长及固碳能力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英文摘要第6-7页
1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森林生物量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森林生物量研究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生物量的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森林固碳能力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森林固碳能力的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森林固碳能力的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6-17页
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7-22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形地貌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气候特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林分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2.2 研究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标准地设置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标准木选择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生物量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模型建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固碳能力的推算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数据处理第21-22页
3 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曲线拟合第22-32页
    3.1 不同生长势杉木胸径、树高生长量模型研究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优势木胸径、树高生长量模型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庸木胸径、树高生长量模型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被压木胸径、树高生长量模型研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不同生长势杉木胸径和树高最优拟合方程第28-29页
    3.2 全林分杉木胸径、树高生长量模型研究第29-31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31-32页
4 杉木的生物量模型的拟合和优选第32-47页
    4.1 不同生长势单株杉木生物量第33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不同生长势最优模型的拟合结果比较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不同生长势杉木单株生物量结果第39-42页
    4.2 全林分杉木单株生物量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全林分的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的拟合和优选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全林分杉木单株生物量结果第44-46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46-47页
5 30 年生杉木单株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第47-57页
    5.1 不同生长势杉木单株固碳能力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不同生长势杉木单株固碳量增长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不同生长势杉木单株平均固碳量和连年固碳量第50-51页
    5.2 全林分杉木单株固碳能力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全林分杉木单株固碳量增长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全林分杉木单株平均固碳量和连年固碳量第52-53页
    5.3 杉木成熟林5年生物量和固碳量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5年生长量增长模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杉木成熟林5年固碳能力第55-56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56-57页
6 结论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1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(2012-2015)第61-62页
作者简介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地质约束的重力三维随机反演方法及其在九瑞矿集区的应用
下一篇:巴赫曼女性视角下的社会批判--以其短篇小说《同声传译》和《三条通向湖滨的路》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