氧化钛及掺杂氧化硅介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·引言 | 第12页 |
·介孔材料的分类 | 第12-15页 |
·硅基介孔材料 | 第12-13页 |
·介孔碳 | 第13页 |
·介孔金属氧化物 | 第13-14页 |
·介孔金属 | 第14页 |
·介孔磷酸盐 | 第14-15页 |
·介孔氧化钛的合成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溶胶凝胶法 | 第15页 |
·蒸发诱导自组装法 | 第15页 |
·水热溶剂热法 | 第15-16页 |
·超声化学法 | 第16页 |
·具有特殊形貌的介孔氧化钛的合成与应用 | 第16-21页 |
·介孔Ti0_2 纤维的合成与应用 | 第16-17页 |
·介孔Ti0_2 膜的合成与应用 | 第17-18页 |
·介孔Ti0_2 微球的合成与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介孔Ti0_2 纳米线的合成与应用 | 第19-20页 |
·其他形貌的介孔Ti0_2 的合成与应用 | 第20-21页 |
·介孔Ti0_2 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·介孔氧化钛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·介孔氧化钛在光电方面的应用 | 第22页 |
·介孔氧化钛用作载体 | 第22-23页 |
·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4-30页 |
·主要试剂原料和仪器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见表2-1 | 第24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4-25页 |
·样品的制备 | 第25-27页 |
·介孔Ti0_2 材料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掺杂Si0_2 的介孔Ti0_2 材料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钛酸锂材料的制备 | 第27页 |
·纽扣电池的制作 | 第27页 |
·样品的表征 | 第27-30页 |
·XRD 表征 | 第27-28页 |
·N2 吸附脱附 | 第28页 |
·TEM 表征 | 第28页 |
·SEM 表征 | 第28页 |
·光催化性能表征 | 第28页 |
·充放电测试 | 第28-29页 |
·交流阻抗测试(EIS)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介孔Ti0_2材料的合成 | 第30-39页 |
·引言 | 第30页 |
·合成与表征 | 第30-3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7页 |
·样品的XRD 数据的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数据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样品的SEM 形貌分析及甘油对形貌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样品的TEM 形貌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介孔Si0_2/Ti0_2复合材料的合成 | 第39-46页 |
·前言 | 第39页 |
·合成与表征 | 第3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4页 |
·样品的XRD 数据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样品的BET 和孔径分布数据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样品的SEM 形貌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| 第43-44页 |
·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钛酸锂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| 第46-53页 |
·引言 | 第46页 |
·材料的制备 | 第4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1页 |
·温度对结晶度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不同钛源和锂源对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钛源和锂源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| 第48页 |
·温度对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样品的交流阻抗谱图 | 第50页 |
·样品的SEM 图 | 第50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附件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