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11-16页 |
1.1 下肢深静脉血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 | 第11-13页 |
1.1.1 流行病学特征 | 第11-12页 |
1.1.2 获得性危险因素 | 第12-13页 |
1.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检查和诊断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2.1 辅助方法 | 第13页 |
1.2.2 超声检查 | 第13-14页 |
1.2.3 螺旋CT静脉成像 | 第14页 |
1.2.4 MRI静脉成像 | 第14页 |
1.2.5 静脉造影 | 第14页 |
1.2.6 放射性核素检查: | 第14页 |
1.3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| 第14-16页 |
1.3.1 抗凝治疗 | 第14页 |
1.3.2 溶栓治疗 | 第14-15页 |
1.3.3 血栓清除术 | 第15页 |
1.3.4 其他治疗手段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超声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| 第16-28页 |
2.1 资料与方法 | 第16-20页 |
2.1.1 一般资料 | 第16-17页 |
2.1.2 仪器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1.3 统计学方法 | 第20页 |
2.2 结果 | 第20-25页 |
2.2.1 常规超声表现 | 第20-21页 |
2.2.2 超声造影表现 | 第21-23页 |
2.2.3 顺行静脉造影表现 | 第23-25页 |
2.3 讨论 | 第25-27页 |
2.4 结论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微泡"空化效应"在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中的应用价值 | 第28-38页 |
3.1 资料与方法 | 第28-32页 |
3.1.1 研究对象 | 第28页 |
3.1.2 研究仪器 | 第28-29页 |
3.1.3 研究方法 | 第29-32页 |
3.1.4 统计方法 | 第32页 |
3.2. 结果 | 第32-33页 |
3.3 讨论 | 第33-36页 |
3.4 结论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4页 |
附录 | 第44-54页 |
英文缩写索引 | 第54-55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统计学审核证明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