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煤炭气化工业论文--气化理论(可燃气体、瓦斯)论文

CO2气氛煤气化焦油气非平衡态等离子体转化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2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煤气化的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煤气化焦油的危害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煤气化技术研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常规煤气化研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等离子体煤气化研究综述第16页
    1.3 煤气化焦油净化及重整转化研究现状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煤焦油净化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炉内净化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炉外净化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煤焦油重整转化第17-18页
    1.4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反应转化研究综述第18-19页
    1.5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理论综述第19-20页
    1.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本论文各章具体工作简述第21-22页
第二章 CO_2气氛间壁式加热煤气化反应器研究第22-34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2-23页
    2.2 间壁式加热移动床传热模型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本假设与数值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求解条件第25-26页
    2.3 间壁式加热移动床传热特性模拟分析与讨论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移动床尺寸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进料量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孔隙率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2.4 间壁式加热移动床热解特性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1-3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 煤气化焦油气非平衡态等离子体转化实验装置第34-44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34页
    3.2 实验系统及装置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拟气制取部分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反应装置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反应器设计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放电电路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测试部分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产物组分测量及分析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及分析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其他装置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系统气密性评估第40-41页
    3.3 实验内容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焦油组分苯非平衡等离子体转化机理概述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内容及步骤第4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四章 CO_2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反应研究第44-64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44页
    4.2 CO_2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反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现象说明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产物组分及反应物转化率分析与讨论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光谱分析与讨论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1 光谱谱线分析与讨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2 离子体场光谱分析与讨论第47-49页
    4.3 CO_2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反应数值模拟研究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CO_2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反应数学模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O_2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反应体系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气体放电方式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求解条件第53页
    4.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3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等离子体特性分析与讨论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变放电电压模拟工况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1 等离子体场的分析与讨论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2 CO生成及分布规律的分析与讨论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3 O自由基生成及分布规律的分析与讨论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变气速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1 等离子体场的分析与讨论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2 CO生成及分布规律的分析与讨论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3 O自由基生成及分布规律的分析与讨论第62-6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 CO_2气氛焦油气非平衡态等离子体转化实验研究第64-76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64页
    5.2 实验现象说明第64-65页
    5.3 产物组分及反应物转化率的分析与讨论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变苯浓度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变气速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9-72页
    5.4 光谱分析与讨论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光谱谱线分析与讨论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离子体场光谱分析与讨论第72-74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第六章 CO_2气氛焦油气非平衡态等离子体转化机理研究第76-84页
    6.1 概述第76页
    6.2 CO_2气氛苯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机理模型第76页
    6.3 基于Chemkin pro软件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及控制方程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Chemkin pro软件及系统模型介绍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控制方程第77-79页
    6.4 求解条件第79页
    6.5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高温热力学转化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等离子体场分析与讨论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转化率分析与讨论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产物组分分析与讨论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5 自由基分析与讨论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6 积碳说明第83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84-85页
    7.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致谢第90-92页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92-94页
附录A C_6H_6基元反应方程组第94-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TK1和Ki-6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
下一篇:早期运动干预对脑缺血缺氧幼鼠海马区突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