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10-20页 |
1.中医学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概括 | 第10-13页 |
·中医学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| 第10页 |
·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干预 | 第10-13页 |
·针灸治疗 | 第10-11页 |
·中药敷脐 | 第11-13页 |
·大承气汤 | 第13页 |
2.现代医学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概括 | 第13-20页 |
·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13-18页 |
·剖宫产术后胃肠运动的调控机制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影响剖宫产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相关因素 | 第14-16页 |
·术后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西医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 | 第18-20页 |
·一般治疗 | 第18页 |
·内用药物治疗 | 第18-19页 |
·外用药物治疗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临床研究 | 第20-28页 |
1. 对象与方法 | 第20-24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0-21页 |
·病例纳入标准 | 第20页 |
·病例排除标准 | 第20-21页 |
·退出标准 | 第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22-23页 |
·一般情况 | 第22页 |
·一般体检项目 | 第22页 |
·安全性评价指标 | 第22页 |
·疗效性评价指标 | 第22页 |
·不良反应观察 | 第22-23页 |
·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3页 |
·肠鸣音恢复正常的判断标准 | 第23页 |
·初乳出现标准 | 第23页 |
·安全性评价标准 | 第23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3页 |
·研究质量控制 | 第23-24页 |
·人员培训 | 第23页 |
·偏倚的控制 | 第23-24页 |
·结局的评价 | 第24页 |
·依从性测评 | 第24页 |
2. 结果 | 第24-28页 |
·基线资料 | 第24-25页 |
·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、体重、身高及孕周的比较 | 第24页 |
·两组手术时间、麻醉时间、术中出血量、新生儿体重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·疗效评价 | 第25-26页 |
·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| 第25页 |
·首次出现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| 第25-26页 |
·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| 第26页 |
·对初乳出现时间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安全性评价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结果讨论 | 第28-34页 |
3. 讨论 | 第28-34页 |
·剖宫产术后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必要性及意义 | 第28页 |
·电针足三里、上巨虚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| 第28-29页 |
·吴茱萸敷贴神阙穴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| 第29-30页 |
·大承气汤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| 第30-31页 |
·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| 第31-32页 |
·胃肠功能对初乳出现时间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9页 |
附录 | 第39-48页 |
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