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8页 |
| 1.2.1 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| 第11-14页 |
| 1.2.2 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定义 | 第14-15页 |
| 1.2.3 影响物流服务能力的要素 | 第15-16页 |
| 1.2.4 物流服务能力评价 | 第16-17页 |
| 1.2.5 文献评述 | 第17-18页 |
| 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| 2 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的相关概念 | 第20-28页 |
| 2.1 跨境电子商务 | 第20-23页 |
| 2.1.1 跨境电子商务的定义与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2.1.2 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| 2.1.3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 | 第22-23页 |
| 2.2 保税物流 | 第23-24页 |
| 2.2.1 保税物流的定义 | 第23-24页 |
| 2.3 物流服务能力 | 第24-28页 |
| 2.3.1 物流服务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| 第24-25页 |
| 2.3.2 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服务的内容及特征 | 第25-28页 |
| 3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| 第28-40页 |
| 3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步骤 | 第28-31页 |
| 3.1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28-29页 |
| 3.1.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| 第29-31页 |
| 3.2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筛选 | 第31-40页 |
| 3.2.1 问卷设计与说明 | 第31-32页 |
| 3.2.2 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检验 | 第32-36页 |
| 3.2.3 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说明 | 第36-40页 |
| 4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模型 | 第40-50页 |
| 4.1 评价模型建立步骤 | 第40页 |
| 4.2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40-47页 |
| 4.2.1 评价权重方法的确定 | 第40-43页 |
| 4.2.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权重确定模型 | 第43-47页 |
| 4.3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| 第47-50页 |
| 4.3.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步骤 | 第47-50页 |
| 5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研究实证分析 | 第50-72页 |
| 5.1 金霞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基本情况 | 第50-51页 |
| 5.2 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基本情况 | 第51-52页 |
| 5.2.1 主要功能配置 | 第51-52页 |
| 5.2.2 金霞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流程 | 第52页 |
| 5.3 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基本情况 | 第52-56页 |
| 5.3.1 运输能力 | 第52-53页 |
| 5.3.2 客户服务能力 | 第53页 |
| 5.3.3 增值服务能力 | 第53-54页 |
| 5.3.4 信息服务能力 | 第54-55页 |
| 5.3.5 配套服务能力 | 第55页 |
| 5.3.6 资源整合能力 | 第55-56页 |
| 5.4 金霞跨境电商产业物流园服务能力综合评价 | 第56-70页 |
| 5.4.1 构建评价模型 | 第56页 |
| 5.4.2 确定评语集 | 第56-57页 |
| 5.4.3 建立权重模型 | 第57-65页 |
| 5.4.4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权重分析 | 第65页 |
| 5.4.5 模糊综合评价 | 第65-68页 |
| 5.4.6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68-70页 |
| 5.5 对策建议 | 第70-72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6.1 结论 | 第72-73页 |
| 6.2 展望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| 附录A 专家调查问卷 | 第80-82页 |
| 附录B 专家调查问卷 | 第82-8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84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