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--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--生物评价、生态评价论文

拜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1 引言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1.5 研究重点及难点第16-17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1.7 技术路线第17-19页
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9-21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土地利用变化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第19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人地关系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系统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0-21页
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第21-25页
    3.1 研究区概况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自然资源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社会经济状况第23页
    3.2 数据来源第23页
    3.3 遥感数据处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几何校正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多波段图像的假彩色合成处理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遥感图像的镶嵌和裁剪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图像解译第24-25页
4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第25-32页
    4.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幅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第26-27页
    4.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1992~2002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2002~2012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28-29页
    4.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31-32页
5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分析第32-40页
    5.1 生态效应分析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区域生态环境指数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区域土地利用转变类型生态贡献率第32-33页
    5.2 区域生态环境指数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区域生态环境指数变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区域生态环境指数分区第34-37页
    5.3 各土地利用类型转型生态贡献率第37-38页
    5.4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效应的综合评价第38-40页
6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变量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6.1 内生变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建设用地变化对生态效应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耕地和林地等用地变化对生态效应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6.2 外生变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影响第42-43页
7 结论与讨论第43-45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43页
    7.2 讨论第43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应用Plateletworks血小板功能检测对比分析不同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作用
下一篇:音乐剧《迷藏》中“方老师”的性格塑造及其三个唱段的演唱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