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中、老年人问题论文--妇女问题论文

雷山县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6-19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第6-9页
    二、相关研究综述第9-12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-16页
    四、相关理论梳理与概念说明第16-19页
第一章 雷山县苗族刺绣及绣女概况第19-26页
    一、雷山县的地理与人文第19-20页
    二、雷山县苗族刺绣的历史与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 三、雷山县苗族绣女群体第24-26页
第二章 苗族刺绣技艺与苗族绣女的关系第26-35页
    一、苗族刺绣对女性的性别规范第26-31页
    二、苗族绣女对于刺绣的情感与认知第31-35页
第三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的传统社会定位第35-51页
    一、绣女的生存背景:雷山苗族传统的农业社会第35-37页
    二、苗族传统农业社会中“男耕女织”的性别角色分工第37-42页
    三、“男耕女织”角色分工下的“内外”之别第42-45页
    四、苗族绣女“女织”角色的塑造过程第45-51页
第四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的现代社会变迁第51-70页
    一、苗族农村绣女性别角色的渐变第51-60页
    二、市场经济条件下绣女性别角色的突变第60-67页
    三、他者眼中的绣女角色变迁第67-70页
第五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的动态性与连续续性第70-81页
    一、动态性:苗族绣女性别角色从附属到独立第70-78页
    二、连续性:苗族绣女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延续第78-80页
    三、研究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第80-81页
结语第81-84页
    一、全文小结第81页
    二、问题探讨第81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9页
附录第89-99页
图版第99-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环芳香烃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模型研究
下一篇:六卟啉[1.0.1.0.0.0]及其衍生物与锕系酰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