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湖泊、水库论文

城市水体营养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富营养化主控因子研究--以昆明翠湖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城市景观水体功能与定位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城市景观水体营养物来源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城市水体水质与富营养化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国内外城市景观水体治理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总体框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课题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路线第14-16页
2 材料与方法第16-22页
    2.1 研究对象概况第16页
    2.2 取样与指标检测方法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水质指标检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浮游植物群落检测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干湿沉降及地表径流检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红嘴鸥排泄物检测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沉积物检测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沉积物释放特性分析第20-22页
3 昆明翠湖污染物来源与水体污染现状第22-34页
    3.1 昆明翠湖污染物来源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点源污染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面源污染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其他污染源第23页
    3.2 昆明翠湖水环境污染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3.3 昆明翠湖水体水质季节性变化规律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感官性状指标变化规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常规理化指标变化规律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氮磷营养物指标变化规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藻类生长指标变化规律第29-3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4 昆明翠湖氮磷营养物迁移转化规律第34-58页
    4.1 景观水体中营养物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第34-35页
    4.2 昆明翠湖外源营养物特征与入湖途径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翠湖补水水源营养物特征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干湿沉降营养物特征与入湖途径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地表径流营养物特征与入湖途径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其他渠道营养物特征与入湖途径第39-41页
    4.3 昆明翠湖内源营养物特征与释放特性第4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翠湖沉积物营养物特征解析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翠湖沉积物营养物释放特性第47-52页
    4.4 昆明翠湖水体营养物收支平衡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污染物净积累模型(NPA)建立及应用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翠湖营养物收支平衡计算结果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翠湖营养物净积累量计算结果第5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5-58页
5 昆明翠湖富营养状态与富营养化主控因子分析第58-72页
    5.1 氮磷营养物与富营养化的基本关系第58-59页
    5.2 富营养化现状评价和趋势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翠湖富营养化现状评价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翠湖富营养化趋势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5.3 翠湖富营养化对水体景观功能的影响第63-68页
    5.4 富营养化主控因子鉴别第68-7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6 昆明翠湖富营养化控制与环境保障策略第72-80页
    6.1 昆明翠湖水环境治理重点问题与目标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翠湖水环境治理重点问题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翠湖水环境治理目标第73-74页
    6.2 昆明翠湖水环境整治主要策略第74-77页
    6.3 实施策略与途径第77-80页
7 结论与展望第80-84页
    7.1 主要创新与特色第80页
    7.2 主要结论第80-82页
    7.3 展望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92页
致谢第92-94页
附录第94-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李东垣治喘学术思想研究
下一篇:苏州古城水道历史形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