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富士系品种和杂交优系的抗旱性和抗病性评价
| 摘要 | 第5-7页 | 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 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 
| 1.1 全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| 第11页 | 
| 1.1.1 全世界水资源现状 | 第11页 | 
| 1.1.2 我国水资源现状 | 第11页 | 
| 1.2 干旱的种类 | 第11页 | 
| 1.3 植物对干旱的响应 | 第11-12页 | 
| 1.4 植物的抗旱机理 | 第12-13页 | 
| 1.4.1 避旱性 | 第12页 | 
| 1.4.2 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机理 | 第12页 | 
| 1.4.3 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机理 | 第12-13页 | 
| 1.5 苹果褐斑病的产生与危害 | 第13-14页 | 
| 1.6 苹果褐斑病生物学特性 | 第14页 | 
| 1.7 苹果褐斑病的传染规律 | 第14-15页 | 
| 1.8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 
| 1.9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 
| 第二章 不同富士系品种和杂交优系的抗旱性评价 | 第18-26页 | 
| 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 
| 2.1.1 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 
| 2.1.2 试验设计 | 第18-19页 | 
| 2.1.3 测定指标 | 第19页 | 
| 2.2 结果分析 | 第19-25页 | 
| 2.2.1 富士系品种抗旱性比较 | 第19-22页 | 
| 2.2.2 杂交优系和对照组品种抗旱性比较 | 第22-25页 | 
| 2.3 讨论 | 第25-26页 | 
| 2.3.1 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不稳定 | 第25页 | 
| 2.3.2 不同苹果品种抗旱性比较 | 第25-26页 | 
| 第三章 不同富士系品种和杂交优系的抗褐斑病评价 | 第26-30页 | 
| 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页 | 
| 3.1.1 试验材料 | 第26页 | 
| 3.1.2 苹果褐斑病菌分离 | 第26页 | 
| 3.1.3 离体接种培养 | 第26页 | 
| 3.1.4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6页 | 
| 3.2 结果分析 | 第26-29页 | 
| 3.2.1 富士系品种的褐斑病抗性比较 | 第26-27页 | 
| 3.2.2 杂交优系和对照组品种的褐斑病抗性比较 | 第27页 | 
| 3.2.3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比较 | 第27-29页 | 
| 3.3 讨论 | 第29-30页 | 
| 第四章 结论 | 第30-31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 
| 缩略词 | 第34-35页 | 
| 致谢 | 第35-36页 | 
| 作者简介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