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重庆市区县经济增长实证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6页
英文摘要第6-9页
1 绪论第14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理论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现实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创新点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创新之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不足之处第25-28页
2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评述第28-38页
    2.1 经济增长理论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新增长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2.2 区域发展理论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不均衡发展理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二元经济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增长极理论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中心-外围理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空间扩散理论第34页
    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起源及发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第36-38页
3 县域经济基本情况第38-48页
    3.1 县域的概念第38-40页
    3.2 县域经济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县域经济的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全国县域经济概况第41-43页
    3.3 重庆市区县经济概况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重庆市区县行政体制沿革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重庆市区县经济现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重庆市区县经济存在的问题第45-4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4 重庆市区县经济增长统计分析第48-64页
    4.1 区县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第48-49页
    4.2 重庆市区县经济增长水平测度第49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经济发展总量水平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经济增长结构水平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第54-58页
    4.3 重庆市区县经济增长空间聚集形态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区县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区县资本投入的空间聚集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区县教育投入的空间聚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空间聚集分析结论第6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5 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的区县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第64-76页
    5.1 空间计量经济学简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空间经济学的产生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空间计量经济学第65页
    5.2 区县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构建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空间计量理论模型构建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空间面板协整方程提出第67页
    5.3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核心变量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控制变量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方法第69页
    5.4 区县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实证分析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空间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空间面板协整检验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空间面板协整方程估计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7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3-76页
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县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第76-90页
    6.1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结构方程建模过程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结构方程模型的主要特点第78页
    6.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县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第78-8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模型假设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指标选取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数据收集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样本数据的效度与信度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模型的修正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检验第85-87页
    6.3 结果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总量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结构方程实证分析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结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结构方程实证分析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87-88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88-90页
7 重庆市区县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第90-106页
    7.1 重庆区县经济协调发展基本情况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区县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重庆区县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第91-93页
    7.2 重庆市区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第93-9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促进区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国内外以城市集群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重庆市区域发展战略基本情况第97-98页
    7.3 重庆区县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分析第98-10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以各区县差异化定位促进全市职能分工协调发展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以各区县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全市产业布局协调发展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以各区县互联互通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以各区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全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以增强各区县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第103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03-106页
8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06-110页
    8.1 研究结论第106-107页
    8.2 政策建议第107-110页
致谢第110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18页
附录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满族民居的建筑美学研究
下一篇:杨树湿心病致病菌的侵染途径及其对杨树生长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