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光波通信、激光通信论文

地面激光通信全光捕获试验装置研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4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3-14页
第二章 全光捕获技术总体方案第14-27页
    2.1 激光通信系统概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激光通信系统工作流程第15-17页
    2.2 全光捕获技术总体方案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总体方案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全光捕获试验装置的技术指标第18页
    2.3 全光捕获技术理论分析第18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信标光设计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扫描模式选择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捕获时间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捕获概率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捕获链路功率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 全光捕获系统参数分析第27-37页
    3.1 方位一维扫描的全光学激光通信捕获方法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方位一维扫描的全光学激光通信捕获方法的工作流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不确定区域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终端扫描速度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CCD的捕获视场角对捕获时间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束散角对捕获时间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基于图像识别与预判的全光捕获扫描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系统组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现步骤第35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第四章 全光捕获技术试验系统设计第37-46页
    4.1 试验系统硬件结构组成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信标光发射系统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信标光接收系统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运动转台选择第40-42页
    4.2 全光捕获系统控制设计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控制系统的组成第43-4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 全光捕获技术验证试验第46-52页
    5.1 束散角的测量第46-47页
    5.2 试验方案第47-48页
    5.3 试验结果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捕获相机视场角对捕获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束散角对捕获的影响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扫描速度对捕获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捕获不确定区域对捕获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5.4 试验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2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歌剧《参孙与达利拉》中角色达丽拉形象塑造研究
下一篇:《大森林的早晨》和《苗岭的早晨》音乐与演唱对比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