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2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6页 |
1 引言 | 第17-4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2 环肥燕瘦-女性胖瘦审美取向的前世今生 | 第18-25页 |
1.2.1 中国女性胖瘦审美取向溯源 | 第18-22页 |
1.2.2 西方女性胖瘦审美取向溯源 | 第22-23页 |
1.2.3 女性胖瘦取向审美取向特点 | 第23页 |
1.2.4 女性胖瘦审美取向现状 | 第23-25页 |
1.3 概念界定 | 第25-27页 |
1.4 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研究现状 | 第27-34页 |
1.4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7-31页 |
1.4.2 国内外研究的局限 | 第31-34页 |
1.5 有关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的维度问题 | 第34-37页 |
1.6 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三维模型的构建 | 第37-39页 |
1.7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39页 |
1.8 研究构想 | 第39-41页 |
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41-46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41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41-46页 |
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41-42页 |
2.2.2 逻辑分析法 | 第42-43页 |
2.2.3 词汇联想法 | 第43页 |
2.2.4 心理测量法 | 第43-45页 |
2.2.5 数理统计法 | 第45-46页 |
3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 | 第46-63页 |
3.1 研究目的 | 第46-49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49-50页 |
3.2.1 研究工具 | 第49-50页 |
3.2.2 统计分析 | 第50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8页 |
3.3.1 女大学生体重信息 | 第50-51页 |
3.3.2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与偏差 | 第51-53页 |
3.3.3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探因 | 第53-58页 |
3.4 讨论 | 第58-62页 |
3.4.1 女大学生体重不满与社会压力 | 第58-59页 |
3.4.2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与偏差 | 第59-60页 |
3.4.3 女大学生体重社会标准知觉与偏差 | 第60页 |
3.4.4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探因 | 第60-61页 |
3.4.5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研究的启示 | 第61-62页 |
3.5 小结 | 第62-63页 |
4 女大学生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研究 | 第63-71页 |
4.1 研究目的 | 第63-65页 |
4.2 研究方法 | 第65-66页 |
4.2.1 研究工具 | 第65-66页 |
4.2.2 统计分析 | 第66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3.1 问卷结构效度 | 第66页 |
4.3.2 女大学生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分析 | 第66-67页 |
4.3.3 女大学生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对饮食失调的Logistic分析 | 第67-68页 |
4.4 讨论 | 第68-70页 |
4.4.1 女大学生体重控制评价与控制行为问卷 | 第68页 |
4.4.2 女大学生体重评价与控制行为 | 第68-69页 |
4.4.3 女大学生体重认知行为状态与饮食失调 | 第69页 |
4.4.4 从女大学生群体性特征进一步审视研究结果 | 第69-70页 |
4.5 小结 | 第70-71页 |
5 女大学生胖瘦意义研究 | 第71-89页 |
5.1 研究目的 | 第71-76页 |
5.2 研究方法 | 第76-77页 |
5.2.1 研究工具 | 第76-77页 |
5.2.2 数据处理 | 第77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77-83页 |
5.3.1 大学生对胖瘦意义的归类 | 第77-80页 |
5.3.2 女大学生胖瘦意义属性与饮食失调 | 第80-83页 |
5.4 讨论 | 第83-88页 |
5.4.1 大学生的胖瘦意义 | 第83-86页 |
5.4.2 女大学生胖瘦意义属性与饮食失调 | 第86-87页 |
5.4.3 从女大学群体需要视角审视其胖瘦意义 | 第87-88页 |
5.5 小结 | 第88-89页 |
6 女大学生个性特征与饮食失调 | 第89-96页 |
6.1 研究目的 | 第89-91页 |
6.2 研究方法 | 第91页 |
6.2.1 研究工具 | 第91页 |
6.2.2 统计分析 | 第91页 |
6.3 结果与分析 | 第91-93页 |
6.3.1 女大学生不同BMI类型九型人格统计分析 | 第91-92页 |
6.3.2 女大学生九型人格特征与饮食失调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92-93页 |
6.4 讨论 | 第93-95页 |
6.4.1 女大学生九型人格1型与饮食失调 | 第93页 |
6.4.2 女大学生九型人格2、3、9型与饮食失调 | 第93-94页 |
6.4.3 女大学生九型人格三大能量中心与饮食失调 | 第94-95页 |
6.5 小结 | 第95-96页 |
7 总讨论 | 第96-102页 |
7.1 女大学生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实证研究 | 第96-97页 |
7.2 因变量“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”测量 | 第97页 |
7.3 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三维理论模型 | 第97-98页 |
7.4 运动取向干预思路 | 第98-102页 |
7.4.1 从心理咨询与治疗视角审视干预的原理 | 第98-99页 |
7.4.2 运动的情绪效应与资源 | 第99页 |
7.4.3 运动干预思路 | 第99-102页 |
8 结论 | 第102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18页 |
附录 | 第118-12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7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-130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130-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