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3页 |
1.1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点 | 第13-15页 |
1.1.1 RFLP标记 | 第13-14页 |
1.1.2 RAPD标记 | 第14页 |
1.1.3 AFLP标记 | 第14页 |
1.1.4 SSR标记 | 第14页 |
1.1.5 SNP标记 | 第14-15页 |
1.2 QTL定位作图群体的类型 | 第15-16页 |
1.2.1 暂时性作图群体 | 第15页 |
1.2.2 永久作图群体 | 第15-16页 |
1.2.3 次级作图群体 | 第16页 |
1.3 QTL作图的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3.1 单标记分析法 | 第16页 |
1.3.2 区间作图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复合区间作图法 | 第17页 |
1.3.4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 | 第17页 |
1.3.5 多重区间作图法 | 第17-18页 |
1.4 基因芯片 | 第18-19页 |
1.4.1 基因芯片的概念 | 第18页 |
1.4.2 基因芯片的原理 | 第18页 |
1.4.3 基因芯片的类型 | 第18-19页 |
1.4.4 基因芯片的优势 | 第19页 |
1.4.5 基因芯片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 | 第19页 |
1.5 棉花数量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: | 第19-22页 |
1.5.1 棉花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| 第19-20页 |
1.5.2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| 第20-21页 |
1.5.3 棉花其他数量性状的QTL定位 | 第21页 |
1.5.4 棉花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问题与展望 | 第21-22页 |
1.6 MassARRAY系统的概述 | 第22页 |
1.6.1 MassARRAY的基本原理 | 第22页 |
1.6.2 MassARRAY平台检测SNP的优势 | 第22页 |
1.7 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3页 |
2.1 种植材料 | 第23页 |
2.2 田间试验 | 第23-24页 |
2.3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24-25页 |
2.3.1 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| 第24页 |
2.3.2 基因组DNA浓度及吸光度的检测 | 第24页 |
2.3.3 基因组DNA完整性检测 | 第24-25页 |
2.4 芯片杂交实验 | 第25-29页 |
2.4.1 DNA定量与DNA的扩增 | 第25页 |
2.4.2 DNA片段化 | 第25-26页 |
2.4.3 DNA沉淀 | 第26页 |
2.4.4 DNA重悬 | 第26页 |
2.4.5 DNA与芯片的杂交 | 第26-27页 |
2.4.6 洗片 | 第27页 |
2.4.7 芯片的单碱基延伸与染色 | 第27-28页 |
2.4.8 芯片的包被 | 第28-29页 |
2.4.9 芯片的扫描 | 第29页 |
2.5 MassARRAY技术操作步骤 | 第29-31页 |
2.5.1 总PCR反应的步骤 | 第29-30页 |
2.5.2 SAP酶消化反应 | 第30-31页 |
2.5.3 单碱基延伸反应 | 第31页 |
2.5.4 树脂脱盐 | 第31页 |
2.6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65页 |
3.1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1.1 产量性状的表型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1.2 纤维品质性状的表型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1.3 纤维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2 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图谱的共线性关系 | 第37-39页 |
3.2.1 SNP标记的连锁遗传图谱构建 | 第37-38页 |
3.2.2 图谱中遗传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共线性关系 | 第38-39页 |
3.3 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| 第39-49页 |
3.3.1 铃重的QTL定位 | 第39-42页 |
3.3.2 衣分性状的QTL定位 | 第42-44页 |
3.3.3 籽指性状的QTL定位 | 第44-49页 |
3.4 纤维品质性状的的QTL定位 | 第49-62页 |
3.4.1 纤维长度的QTL定位 | 第49-52页 |
3.4.2 纤维整齐度的QTL定位 | 第52-53页 |
3.4.3 马克隆值的QTL定位 | 第53-56页 |
3.4.4 纤维伸长率的QTL定位 | 第56-57页 |
3.4.5 纤维强度的QTL定位 | 第57-62页 |
3.5 SNP芯片标记分型的验证 | 第62-65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65-70页 |
4.1 利用SNP芯片构建图谱的优点及缺点 | 第65页 |
4.2 SNP标记的来源 | 第65页 |
4.3 SNP标记构建遗传图谱相比SSR标记构建遗传图谱的优势 | 第65-66页 |
4.4 增效基因的来源 | 第66-67页 |
4.5 环境对于QTL定位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6 QTL的成簇分布 | 第68-69页 |
4.7 芯片以及MassARRAY系统对于SNP分型结果的差异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