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省民间金融与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一、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二、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三、国内外文献评述 | 第16页 |
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思路、方法、内容 | 第16-19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三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9-21页 |
一、创新之处 | 第19页 |
二、不足之处 | 第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我国民间金融的理论概述 | 第21-29页 |
第一节 我国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 | 第21页 |
第二节 我国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| 第21-24页 |
一、传统民间金融 | 第22-23页 |
二、新型民间金融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民间金融的生成原因 | 第24-26页 |
一、民间金融的外在环境 | 第24-25页 |
二、民间金融的自身优势 | 第25-26页 |
第四节 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变动关系 | 第26-29页 |
一、我国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 | 第26-27页 |
二、我国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云南省民间金融的现状及规模估算 | 第29-39页 |
第一节 云南省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| 第29-33页 |
一、小额贷款公司 | 第30-32页 |
二、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公司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民间金融规模估算的方法简介 | 第33-36页 |
一、样本推断法 | 第34页 |
二、资金缺口倒挤法 | 第34页 |
三、θ值估算法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云南省民间金融的规模估算 | 第36-39页 |
一、θ值的估算 | 第36-38页 |
二、云南省民间金融规模的估算 | 第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云南省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9-50页 |
第一节 指标的选取及解释 | 第39-40页 |
一、云南省民间金融指标的选取及解释 | 第39-40页 |
二、云南省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及解释 | 第40页 |
第二节VAR前的实证检验 | 第40-43页 |
一、ADF单位根检验 | 第40-41页 |
二、协整检验 | 第41-42页 |
三、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LNIF与LNGDP间的VAR模型 | 第43-49页 |
一、VAR模型表达式 | 第43页 |
二、确定滞后期k | 第43-44页 |
三、VAR平稳性检验 | 第44页 |
四、VAR的参数估计 | 第44-45页 |
五、脉冲响应函数 | 第45-47页 |
六、VAR的方差分解 | 第47-49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发达国家民间金融的经验及启示 | 第50-54页 |
第一节 美国民间金融的模式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日本民间金融的模式 | 第51页 |
第三节 我国民间金融的启示 | 第51-53页 |
一、民间金融立法建设上的启示 | 第52页 |
二、民间金融监管建设上的启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推进云南省民间金融建设的对策建议 | 第54-61页 |
第一节 国家立法监管层面的政策建议 | 第54-56页 |
一、出台明确、统一、系统的法律法规 | 第54-55页 |
二、设立专门的、有针对性的监管部门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民间金融自身层面的政策建议 | 第56-57页 |
一、完善民间金融组织结构,明晰产权归属 | 第56页 |
二、组建民间金融行业内的自律性行业协会 | 第56页 |
三、提高民间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| 第56-57页 |
第三节 民间金融市场层面的政策建议 | 第57-59页 |
一、完善民间金融市场的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| 第57-58页 |
二、构建民间金融市场的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担保机制 | 第58页 |
三、建立民间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 | 第58页 |
四、树立民间金融市场上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风险观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