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--神经肌肉疾病论文

用于神经肌肉疾病评估的局部生物阻抗分析测量系统设计

中文摘要第1-4页
英文摘要第4-9页
1 绪论第9-13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9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·创新之处与难点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1-13页
2 系统整体设计的理论依据第13-17页
   ·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·局部生物阻抗测量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·局部生物组织测量的激励源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测量频率选择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测量电流第1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-17页
3 系统硬件设计第17-55页
   ·硬件设计原则和系统总体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硬件设计原则第17-18页
   ·系统总体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·单片机主控模块第19-24页
     ·PIC18F4585 芯片功能特性第20-22页
     ·PIC18F4585 最小系统设计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24页
   ·信号发生器设计第24-33页
     ·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第24-25页
     ·AD9954 芯片特性和设计原理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与AD9954 接口电路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信号转换电路设计第30页
     ·低通滤波电路第30-33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33页
   ·压控恒流源电路第33-36页
     ·理论依据及器件选择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恒流源电路结构及原理图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恒流源的仿真测试第35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35-36页
   ·电极系统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电极与测量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四电极测量原理第37-38页
   ·前置放大电路第38页
   ·幅相测量电路第38-46页
     ·幅相测量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·基于AD8302 的幅相测量电路原理与设计第40-43页
     ·幅相测量电路的性能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45-46页
   ·A/D 转换模块第46-49页
     ·AD1674 芯片特性第46页
     ·AD1674 逐次逼近转换原理第46-48页
     ·AD1674 接口电路设计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49页
   ·串行通讯接口电路第49-50页
   ·电源电路第50-52页
   ·电路的抗干扰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5页
4 系统软件设计第55-63页
   ·软件编程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软件的编程和调试第55-56页
     ·PIC 单片机C 语言程序基本框架第56页
   ·主程序控制第56-57页
   ·串口驱动DDS 程序第57-59页
   ·A/D 转换控制程序第59-61页
   ·单片机与PC 机串行通信程序第61-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3页
5 系统调试第63-71页
   ·硬件电路调试第63-64页
   ·软件程序调试第64-65页
   ·软硬件联合调试第65页
   ·系统实验第65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1页
6 结论第71-73页
   ·总结第71-72页
   ·展望第72-73页
致谢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9页
附录第79页
 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经颅重复频率磁刺激(rTMS)对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基于数据挖掘的泌尿外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