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CT系统平台多底片连续探伤工艺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1.1 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1.1.2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射线检测 | 第10-12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页 |
1.3 本章小结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射线照相检测原理及CT系统简介 | 第13-20页 |
2.1 射线照相检测原理 | 第13-17页 |
2.1.1 射线衰减规律 | 第13-14页 |
2.1.2 透照布置与有效透照区 | 第14-16页 |
2.1.3 基本透照参数 | 第16-17页 |
2.2 工业CT系统简介 | 第17-18页 |
2.2.1 工业CT系统结构及组成 | 第17-18页 |
2.2.2 运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分类 | 第18页 |
2.2.3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| 第1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发动机多底片连续探伤系统设计 | 第20-23页 |
3.1 设计方案 | 第20页 |
3.2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3.2.1 系统组成 | 第20-21页 |
3.2.2 工作原理 | 第2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四章 检测图像获取单元解决方案 | 第23-26页 |
4.1 探伤多底片工装 | 第23页 |
4.2 增感屏 | 第23-25页 |
4.2.1 增感屏的增感原理 | 第23-24页 |
4.2.2 增感屏的分类与选用原则 | 第24页 |
4.2.3 增感屏的使用 | 第24-2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五章 散射线控制解决方案 | 第26-30页 |
5.1 散射线的产生 | 第26页 |
5.2 散射线的强度 | 第26页 |
5.3 散射线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5.4 散射线控制的一般考虑 | 第27页 |
5.5 射线源屏蔽控制 | 第27-28页 |
5.6 发动机散射线屏蔽控制 | 第28页 |
5.7 射线束辐射角灵敏度Sw测试 | 第28-29页 |
5.7.1 像质计 | 第28页 |
5.7.2 丝型像质计相对灵敏度 | 第28-29页 |
5.7.3 射线束辐射角灵敏度Sw测试 | 第29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六章 透照布置解决方案 | 第30-34页 |
6.1 多底片连续探伤透照布置设计 | 第30-31页 |
6.2 相邻底片间距的确定 | 第31-32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七章 检测结果 | 第34-36页 |
7.1 散射线屏蔽检测结果 | 第34-35页 |
7.2 底片黑度检测结果 | 第35页 |
7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