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史学理论论文--史学史论文--中国论文

杜维运与谢保成三卷本《中国史学史》比较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分析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关于杜维运的中国史学史研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关于谢保成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关于杜维运、谢保成两部多卷本《中国史学史》的比较研究第12页
    三、论文的创新之处及结构第12-14页
第一章 杜维运与谢保成的史学史贡献第14-20页
    第一节 杜维运与谢保成的学术经历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维运的学术经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谢保成的学术经历第15-16页
    第二节 杜维运与谢保成的史学史贡献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维运的史学史贡献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谢保成的史学史贡献第18-20页
第二章 杜维运与谢保成两部三卷本《中国史学史》的编撰旨趣第20-32页
    第一节 呈现地位与探寻规律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著旨在呈现中国史学的世界地位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谢著旨在揭示史学发展及其演变趋势第23-27页
    第二节 原始察终与求真务实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著注重原始察终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谢著注重求真务实第30-32页
第三章 杜维运与谢保成多卷本《中国史学史》的内容特色第32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史学及时代关联的揭示与史学系列的考察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著注重史学与时代关联的揭示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谢著注重史书系列的考察第34-35页
    第二节 杜维运与谢保成《中国史学史》的分期观念及特点第35-37页
第四章 杜维运与谢保成三卷本《中国史学史》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第37-59页
    第一节 史论结合与详主略次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维运注重史论结合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谢保成强调详主略次第42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比较视野与史学本位第45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著的比较视野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谢著的史学本位第52-59页
第五章 两部多卷本《中国史学史》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意义第59-71页
    第一节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史学史学科的产生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史学史学科的发展第60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扩宽研究史学史学科的新视野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关于史学史研究的视角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关于史学方法的研究第65-66页
    第三节 促进史学史学科的深化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深化史学史学科的理论认识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强化史学史学科的社会影响第69-71页
结语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6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6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华北画报》办刊特色研究
下一篇:化工质量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